2021-4-10 | 計劃總結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駐新各單位:
為充分發揮生產性服務業在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建立現代產業體系中的作用,促進全市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意義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生產提供中間服務的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提升服務業產業層次和水平,促進制造業涉足價值鏈高端、實現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現代農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全市生產性服務業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但總體上看,與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發展速度慢、規模小、水平低、效益差、人才少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各級各部門單位一定要充分認識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重大意義,正視問題,積極作為,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和建設經濟文化強市的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二、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經濟文化強市和現代化大城市的要求,緊緊圍繞全市重大發展戰略和發展重點,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力發展科技、信息服務業,提升發展金融服務業,積極培育商務服務業,鼓勵發展服務外包,完善發展涉農服務業,發展壯大職業培訓業,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的整體素質和發展水平,實現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的融合互動發展,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任務目標:力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于同期全部服務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在“十二五”期間,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加快培育一批重點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構建起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
三、發展重點
(一)現代物流業。充分利用區位交通優勢,加強物流資源整合和布局調整,加快物流項目建設,規劃建設集散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區域性物流園區(中心)。加快物流設施、物流信息、物流網絡平臺建設,逐步建立與我市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引進現代物流企業,引導骨干道路運輸企業向現代化物流企業邁進,支持物流企業做大做強。依托我市工業主導產業和骨干工業企業,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水平。
(二)科技服務業。加快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業,不斷完善支撐產業升級轉型的科技服務體系。依托開發區及各類工業集聚區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科技服務業園區或集聚區,搭建創業孵化、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檢驗檢定等一批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資源整合,推進事業型科技服務機構改革,培育壯大一批骨干科技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各類科技服務機構,不斷壯大科技服務產業規模。
(三)信息服務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裝備制造業、采煤業信息化步伐,積極引導其向“服務型”經濟轉變。加快制造業鏈條上生產性服務業剝離,圍繞產業鏈的研發設計、材料采購、內部管理、資本運作、安裝運輸、產品配送以及后臺服務等關鍵環節,加快工業設計、軟件開發、產權交易等服務業發展。加快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信息網絡平臺建設,著力構筑“數字”。
(四)金融服務業。鼓勵駐新金融機構、異地股份制商業銀行加大對我市的信貸支持,積極引進異地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設立分支機構。壯大地方金融機構,加快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加快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加快企業上市步伐,鼓勵多種形式的風險創業投資。充分發揮證券保險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和融資功能。推動擔保體系建設,加快建立融資性擔保機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支持。加強金融風險防控,維護金融穩定。
(五)商務服務業。加快人才引進,推進資源整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著力發展財務、法律、咨詢、市場交易等商務服務業,重點培植一批運作規范、誠實守信的商務服務知名品牌和企業。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積極打造總部經濟。積極創辦具有文化特色的節慶活動,突出發展產品交易展示等貿易型會展活動。規范行業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健全涵蓋生產性服務業各領域的行業中介組織。
(六)服務外包產業。加快推進重點工業企業非核心業務的剝離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發達的機械制造業,大力拓展對外安裝、維修、技術咨詢、設備租賃等服務外包業務。建立支持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走出去”的服務平臺,大力承接國際、國內服務外包業務。加快開發區服務外包基地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服務外包業務的企業,逐步形成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外包產業基地。
(七)涉農服務業。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加快構建和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工作,加快農產品市場升級改造,培育一批大型涉農商貿企業。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形成連接國內外市場、覆蓋生產和消費的信息網絡。加快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加強對“三農”的金融服務。
(八)職業培訓業。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特別是旅游、服務外包等人才培訓,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通過委托培訓、招標培訓和訂單式培養等方式,重點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培訓機構,加快建設一批實訓基地。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民技能培訓,建設勞務輸出培訓基地,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養適應我市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發展所需要的多層次、專業型、復合型人才。
四、扶持政策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服務業發展的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