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醫學
腦室增寬是指腦脊液過多的積聚于腦室系統內,致使腦室系統擴張,其中側腦室增寬最為常見隨著產前超聲檢查的廣泛應用,超聲診斷技術的不斷提高及高分辨率的彩超儀器應用于臨床,超聲發現胎兒腦室增寬較為常見,但其對胎兒預后的影響并不清楚。側腦室增寬可能是胎兒畸形的早期表現,也可能是一個孤立性的表現,胎兒預后良好。本文就我院2008-06—2011-02超聲檢查36例胎兒側腦室增寬,并對其追蹤觀察。以探討超聲檢查胎兒腦室增寬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6例胎兒腦室增寬,均系產前超聲檢查所發現。孕婦年齡21~40歲,平均24歲。妊娠20~37周,其中17~19周6例,20~26周24例,27~37周6例。
1.2儀器
使用儀器為GEVivid7Pro及百勝Mylab60型彩超診斷儀,探頭頻率1-8MHz。
2.3方法
孕婦取仰臥位,首先對胎兒進行全面的常規超聲檢查,測量胎兒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徑、羊水最大無回聲區、臍動脈S/D??、阻力指數(RI)。然后多切面掃查胎兒頭部及身體各部,仔細觀察胎兒有無異常。觀察側腦室,在側腦室體部脈絡叢水平測量側腦室的寬度,平均6~8mm。以側腦室寬度10mm為正常值的上線。10~15mm為輕度側腦室增寬,側腦室徑≥15mm應考慮有腦積水或明顯腦室擴張[1]。
2結果
本組36例胎兒側腦室增寬,見表1。
36例胎兒中27例輕度側腦室增寬,1個月后復查有19例好轉,2個月后復查23例好轉,側腦室<10mm。追蹤至出生1個月后復查胎兒,無異常發現。另4例中有3例在2個月后復查,發現伴有其他畸形而終止妊娠,1例首次檢查胎兒孕36周,側腦室寬15mm,孕婦選擇了終止妊娠。9例側腦室增寬>15mm,均行引產后證實。2例均>34孕周,其中1例合并裂腹畸形,1例合并脊柱裂。4例為單純性腦積水,1例合并心臟畸形,2例合并脊柱裂。
3討論
產前超聲檢查已成常規。腦室增寬是產前超聲檢查中常見的一種異常情況,首次超聲檢查胎兒側腦室增寬,應建議孕婦觀察復查。根據孕周的不同至少應該在1~2個月后再對胎兒進行1~2次系統超聲檢查,以尋找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系統的異常,這些異常很可能在中孕期的系統超聲檢查中尚未表現出來。
單純輕度的側腦室擴張不伴有其他部位異常時,大部分不會發展成腦積水。隨著孕周的增加,多數可以自行消失至正常范圍。可能是腦脊液暫時性引流延遲或分泌過多而出現一過性腦室擴張。本組27例胎兒側腦室輕度增寬,追蹤觀察23例好轉。需要注意的是腦室增寬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早期表現。
超聲測量的準確性是產前診斷腦室增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文獻報道在超聲診斷的假陽性病例中,腦室增寬占12%[2]。確認側腦室很重要。在中孕期常可出現遠側大腦半球呈無回聲區,而近側大腦半球由于多次反射而結構不清。此時,若將遠側無回聲區的大腦半球當作側腦室,則很容易誤診為腦積水,或側腦室擴張。其實真正的側腦室呈強回聲而非無回聲。因側腦室內有強回聲的脈絡叢。因此,當發現胎兒側腦室增寬,特別當有腦室擴張時,應請高年資超聲醫師會診。以免出現假陽性。
當發現側腦室擴張或腦積水時,還應詳細檢查是否存在胎兒其他系統及器官異常。除了要詳細檢查胎兒形體結構外,還應進行胎兒心臟和羊水或臍血穿刺染色體核型分析。
還需要說明的是,一次超聲檢查未發現腦室擴張,并不能排除胎兒以后發育過程中不出現腦積水,特別是對高危孕婦。不同孕周的多次檢查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