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醫學
閉合性腹部損傷由直接暴力、高空跌落或碰撞擠壓所引起的,損傷的范圍和嚴重程度往往取決于暴力的強度、速度、著力點和力的方向等因素。受損率由高向低依次為:脾、肝、胃、結腸等[1]。現將我科自2010-01—2011-12所收治的30例閉合性腹部損傷患者臨床觀察及護理總結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0例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齡8~65歲。致傷原因:車禍擠壓傷、建筑工地空中跌落、拳肢擊傷等。入院距受傷時間25min~4h。其中肝破裂8例,脾破裂9例,腸穿孔3例,胃穿孔1例,膀胱破裂3例,腎挫傷3例。同時合并兩個臟器損傷2例,其中復合性損傷(胸、腦、四肢)1例。
2方法與結果
本組30例患者大部分采用剖腹探查術,緊急手術20例,抗休克同時手術2例,以觀察1~3h病情加重而手術2例。治愈27例,好轉2例,好轉者則因經濟困難要求出院。死亡1例,死亡的原因為:失血性休克。
3觀察與護理
3.1術前觀察與護理
3.1.1早期發現休克的臨床征象:發現患者頭暈、心悸,提示已有內出血可能;相繼出現面色蒼白、脈搏加速、呼吸淺快,則表示休克將要發生;進一步發展便出現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尿量減少等嚴重出血性休克的表現。護士細心觀察,及早采取相應的措施,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必要時建立雙通路靜脈輸液。但在輸液的過程中要防止肺水腫,并給予氧氣吸入,改善機體組織缺氧狀態,本組患者30例中,抗休克的治療過程中,無1例肺水腫并發癥。通過上述措施可防止休克向重深程度發展,為手術創造條件。
3.1.2腹痛的觀察:閉合性腹部損傷,隨著損傷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腹痛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腹膜后損傷時腹部前出現深壓痛,但無明顯的腹肌緊張和反跳痛,;胃、十二指腸、結腸等腹腔臟器的破裂、穿孔時,叩診發現肝濁音縮小或消失;腹腔出血或膀胱破裂時,叩診可出現移動性濁音;腎挫傷可出現持續性劇烈腹痛和腰背部疼痛;如出現由上腹疼痛擴散至全腹部的劇烈腹痛、全腹肌緊張、有壓痛反跳痛,腹脹,腸鳴音消失,應考慮脾破裂。患者腹痛在觀察期間,禁用嗎啡止痛劑,以免掩蓋病情觀察而耽誤疾病的治療。有胃腸道損傷有胃腸道損傷應留置胃管進行減壓,排出積液,減輕腹痛腹脹,觀察有無腹腔內出血癥狀與體征及時報告醫生,做腹腔穿刺,抽得液體觀察其性狀。若為不凝血,則考慮腹部實質性臟器損傷。如穿刺一次為陰性,而臨床考慮存在腹部損傷,可多次穿刺,或不同時間,取不同部位穿刺可增加成功率[2]。
3.1.3消化道癥狀的觀察:腹膜受到刺激后,可引起反射性惡心、嘔吐,常繼發腹痛之后。若嘔吐物為血性,應考慮有胃、十二指腸損傷的可能性。血便時,應考慮有結腸損傷。觀察嘔吐物及大便的性狀、數量、顏色、氣味,及時在護理記錄單做好登記,并收集標本做有關的檢驗,做以鑒別診斷。
3.1.4泌尿系統的觀察:閉合性腹部損傷常伴有肋骨骨折并出現血尿者,應警惕有腎挫傷。本組30例患者中,膀胱破裂3例,出現血尿現象。在護理過程中,給予靜脈輸液輸血,防止和糾正休克,尿量不低于30mL/h。應用止血藥物,及早期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并留置尿管,觀察尿液顏色及量,絕對臥床休息,活動可使已停止的出血,再次發生出血。
3.1.5生活護理和心理護理:注意為患者保暖,避免使用熱水袋,防止燙傷。護士理解患者和家屬的心情,為他們介紹病情及手術的必要性和醫院的先進技術、設備等,使其緩解或消除恐懼的心理。
3.1.6術前準備:采血、查血型和進行必要的生化檢查,清洗手術部位的皮膚,并且剃去手術部位和會陰部的毛發;并通知手術室所做的手術類型,備好手術器械和用物。
3.2術后觀察及護理
3.2.1生命體征的觀察:術后24h內觀察生命體征,測量生命體征變化及意識,1次/15~30min并做好記錄。病情穩定后,可改為1次/2~4h或遵醫囑執行。同時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敷料是否脫落,傷口有無感染情況。如傷口有少量滲出,可適當加壓包扎;滲血較多時,及時通知醫生,予以處理。
3.2.1對癥護理:術后應禁食水,予以胃腸減壓,嚴格記錄24h出入水量,為合理輸液提供依據,避免水電解質失衡,利于切口的愈合。術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協助更換舒適的體位或分散注意力,疼痛難忍時,可使用鎮靜止痛藥物。
3.2.3加強基礎護理:全麻未醒的患者,應去枕平臥位;硬外麻醉者應平臥位。麻醉解除血壓平穩后給以半臥位,減輕疼痛,促使感染局限化,以免形成膈下膿腫,利于呼吸,增加肺潮氣量。鼓勵其早期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后,可拔除胃管。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有無受壓,及時翻身按摩易受壓部位,保持皮膚清潔,預防壓瘡發生。
3.2.4做好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勿使扭曲堵塞,保持其引流通暢。觀察記錄引流的量、顏色、性狀及氣味,如有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給予處理。如果引流管堵塞,用等滲鹽水緩慢沖洗;注意無菌操作,更換接管及引流瓶1次/d。護理過程中就掌握各類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時間和方法等。
3.2.5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重視患者訴說的不適,及早發現并發癥的發生。采取下列措施可防止肺部感染: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協助其翻身拍背,促進痰液咳出;霧化吸入2~4次/d;遵醫囑應用抗生素及化痰藥物。切口感染也是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多發生術后2~3d。在護理的過程中,保持切口清潔干燥,如果切口感染時加強換藥,必要時拆線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營養,利于切口早期愈合。胃腸減壓的患者,每天應做好口腔護理;留置尿管的患者,尿道口擦洗1~2次/d,必要時給予膀胱沖洗,防止泌尿系感染。
3.3出院指導
囑咐患者在1~3個月內不參加重體力勞動,適當活動,避免粘連性腸梗阻;合理飲食,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暴飲暴食,忌辛辣酸等刺激性食物;出院后如有腹脹、腹痛等及時到醫院就診。
4小結
閉合性腹部損傷的傷情重,變化快,如果不能及時診斷,常威脅病人的生命。早期明確診斷和正確處理,有賴于病情觀察和術前術后有效的護理措施。這也是保證治療效果,降低閉合性腹部損傷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