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一、動漫產業在我國屬于新興產業,它以動畫、漫畫、游戲三大行業為主體,造就了龐大的消費市場和產業集群經濟。
蘇州市歷來十分重視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把振興動漫游戲產業作為建設科技文化大市、率先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戰略舉措來抓。
隨著動漫產業的不斷發展,與之相關的動漫行業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人才培養問題就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
二、蘇州動漫行業人才現狀
蘇州的動漫游戲企業主要集中在蘇州工業園區、吳中區、昆山軟件園等地,目前已有工業園區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昆山軟件園動漫數字產業基地和長橋動漫特色產業基地三個動漫產業基地。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2009年園區動漫游戲產業發展初見成效。
原創動漫方面,園區共有1部電影、13部動畫片獲得發行許可,位列全省第二;有5部動畫片獲得廣電總局年度或季度優秀動畫片獎,位列全省第一;產業規模方面,已集聚動漫、游戲及相關企業50家。2010年,園區動漫游戲產業目標為:實現產值5億元,同比增長30%,企業數60家,同比增長20%,原創動畫確保13000分鐘,力爭20000分鐘。潛力巨大的動漫市場,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
通過對蘇州市區和園區多家動漫、游戲企業的調研分析,動漫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環節上,動畫前期規劃和創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從事編劇、導演、造型、美術設計的人才十分緊缺。從學歷上看,大學學歷者是從業人員的主體力量,大約為60%,高中/中專學歷約占為34%,顯示出動漫企業在用人時更關注實際能力,但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行業的快速發展,動漫行業高學歷人才比例將不斷增加。
從相關從業經驗上看,由于動漫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從業人員行業經驗普遍偏少。從業年限2年以下的達到約占60%。從職位類別來看,從事設計類、策劃類和編輯類等職位類別的人員居多,分別為45.4%、19.4%、18.5%,三者之和達到了79.3%,而財務、管理、行政等非專業類職位所占比例較低,僅為20.7%,這和動漫行業更強調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密切相關。
三、蘇州動漫行業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來,蘇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發展迅速,由于政府加大了對動漫產業的扶持力度,在資金扶持、市場開拓、平臺服務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出臺了多項舉措,原創動漫作品數量質量呈現井噴式增長。目前蘇州動漫行業的人才需求量約為1000-3000人左右,緊缺人才可分為以下幾類:故事原創人才、動畫軟件開發人才、三維動畫制作人才、動畫產品設計人才和動畫游戲營銷人才。
通常情況下,生產一部約20分鐘的二維動畫片約需52名專業技術人員。按照動畫片原畫設計與制作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每人每天制作C級片6分鐘的產能計算,完成一集動畫片的原畫設計需要37天,加上前后期的工作,約需2個月才能最終完成一集動畫片,由此可見,動畫的確是一個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的生產密集型產業。另外,動漫產業的生產技術更新特別快,各種相關軟件的不斷升級和新技術不斷產生,需要從業者不斷提升自己,及時參加技術培訓,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產業發展的要求。加上動漫產業的鏈條非常長,涵蓋面又非常廣,對人才的需求層次非常豐富,從高層次的原創人才、編導人才、技術人才、市場人才、管理人才到中初級的專業技術人才,都有很大缺口。除專業動畫公司以外,其他行業也越來越多地用到掌握動畫技術的人才,因此,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動漫后期生產制作人才缺口更大。
目前的動漫行業所需的崗位人才情況有所變化,通過圖1所示可以總結出:首先,在動漫制作中起著重要作用的編劇和導演崗位,在人才市場中的需求并不大,并且應屆高職畢業生參與競爭這兩種崗位也不現實。
這兩種崗位在一個動漫企業中往往只有那么寥寥幾人,并且基本上都由有著非常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行業知識背景的資深人員擔任。
其次,動漫的原畫人員,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程度僅次于編劇和導演。但是這方面的崗位,例如:角色原畫師、場景原畫師等,人才需求并不旺盛,并且由于該方面的崗位需要較強的繪畫功底、較高的藝術素養、較敏銳的顧客心理把握能力,往往由正統藝術專業畢業的、擁有多年動漫行業從業經驗的人員來擔任。這方面的崗位人才應該更加傾向于設計型人才,而非技術型人才。
在動漫的設計階段,被調查的70.6%的動漫企業都有足夠的策劃與編劇人才,并且都能獨立完成動漫作品的前期策劃與劇本創作;79.4%的動漫企業都有足夠的角色與場景設計人員,并且都能獨立完成角色造型的設定與場景的設計。但是,在與企業的談話中了解到,企業并不缺乏一般性的設計人才,缺乏的是極具創意的策劃與編劇人才。
最后,我們發現市場真正需求量大、入門臺階較低的崗位是動畫師、剪輯合成師等類型的技術性動漫制作崗位。這類崗位不需要太多從業經驗,不要求很高超的繪畫能力,也不需要非常廣闊的知識面和新穎、獨特的創意能力,最低要求僅需要熟練的專業軟件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動漫制作基本知識。
四、動漫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動漫技術人才的培養主要由學校系統全面的承擔,還包括企業的就業培訓?,F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學校的教育和企業的需求不能接軌,而企業的短期功利式培訓又很難培養創造性的高端人才。這種矛盾發展的后果可能會使整個行業只能停留在加工制造業,而不能真正成為創意型產業。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觀念陳舊,認識不足。
人才培養定位不準,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大致相同,人才培養特色不明顯,學校過度注重理論知識,或脫離企業實際需求而偏重于軟件應用的培養,忽略了實際開發與工作創新的培養問題,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最新技術使用能力不強,學校與企業嚴重脫節,畢業生進入企業后一般都要經過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勝任工作。傳統學科型模式仍然沒有改變,課程內容與職業實踐相脫節的現象依然存在;人才培養模式滯后,引進、利用國際國內優質教育資源能力不強,與企業結合緊密度不高,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