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提高農民素質是增加農民收人的根本,是解決農民問題,并最終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農民素質關乎農業的跨越式發展。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了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指導原則和重大措施,為新疆的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揭開了新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篇章。
哈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等城市。2008年末全地區總人口56.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2.77萬人,城鎮化率58.24%,農村人口23.50萬人。占總人口的41.8%。由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業人口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哈密農民人口增長比較快。綜合素質偏低,影響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的持續發展。因此,哈密農民素質的高低對增加收入。推進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當前哈密農民素質與跨越式發展的差距
人的素質主要指人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等。人的身體素質是構成勞動力的基礎條件,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人的文化素質越高。掌握的科學技術能力就越強,經濟發展就越快;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優良有利于人際關系和諧與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發展戰略的深人實施。哈密廣大農村借助于黨的富民政策.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經濟和發展意識明顯增強。衛生健康和文明意識不斷提高,法律和民主意識也逐漸增強,勞動就業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受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受農民自身文化水平,勞動技能和市場經濟意識的局限等多種原因。農民的整體素質與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文化素質普遍較低。
從哈密農村農牧民黨員和村干部的整體情況看,截至全地區2008年底,全地區10325名農牧民黨員(含鄉鎮站所黨員)中大部分黨員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黨員意識不強。從哈密地區近幾年農村轉移勞動力的情況看,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2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超過了55%;從事體力勞動的占到了多數,從事技能型的只占少數比例,而且大多數是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農村勞動力雖然在學歷上高于全疆水平。但技能嚴重缺乏,只能從事一般性、簡單性、對技能技術要求不高的工種。由于缺乏職業技能,導致種地的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絕大多數外出務工的人員也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許多農民勞動熟練程度達不到企業用人的基本條件,在一些政策性規定的基本建設工程項目中從事勞務活動的本地農民工也只是從事簡單體力勞動。
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不高。從整體上看,哈密農民仍然是一個“知識貧困”的群體。
(二)思想觀念落后保守。
盡管現在農民已不再是傳統的小生產者。但由于農民長期生活在農村,社會接觸面較窄,而且受小農思想的影響。一些農民尤其是離城市較遠的農民,思想觀念還是比較落后。自我發展意識差。安于現狀,不思迸取。有的農民由于思想不夠解放對接受農業新技術、新產品表現出消極的心態,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重于固守家門。不愿出門謀生,缺乏于大事創大業的進取精神。哈密少數民族人口共計35479人,其中維吾爾族27290人,哈族4558人,少數民族占農業人口比例為32%。在我區很多勞動崗位被外來工占領,因觀念比較陳舊,不少農村富余勞動力寧肯在家閑著也不愿勞務輸出。他們認為“外出打工掙錢丟面子”。農村少數民族婦女更被“婦女不能出遠門,女人的智慧抵不上男人”的陳舊陋習所制約。這是多年來制約我區農村富余勞動力特別是少數民族婦女勞動力轉移的關鍵所在。
(三)法律意識比較淡薄。
由于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后。法制宣傳不到位,農民對法律條文一知半解,法制觀念并未得到提高,因而當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又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因為農民法律意識不強。他們一遇到矛盾糾紛,不是選擇法律途徑解決.而是首選上訪單一形式。這是造成農村目前上訪人數案例大增的主要原因。
(四)農村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動仍有市場。
由于長期受封建傳統觀念和殘余思想影響,一些農民的封建思想還比較濃厚。求神拜佛,占卜算卦.利用宗教進行的非法活動。以及“黃賭毒”等封建迷信活動還存在。有些地方宗族宗派觀念比較強。近幾年來,一些地方的非法宗教勢力公開干擾村務、政務和教育,破壞農村基層組織.挑撥民族關系。有的甚至制訂反動綱領和計劃,爭奪農村陣地,危害國家安全。
二、哈密農民素質對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影響
(一)農民素質偏低限制農民收入的增長和跨越式發展的推進。
農村工作的目標是增加農民的收入。但是由于哈密農民整體素質較低,阻礙了農民科技進步,農民收入結構比較單一.收入增長緩慢.哈密農民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很低,即第一產業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占主導地位.2009年。全國農牧民人均收人為5153元,地區農牧民人均收人為5125元,雖然目前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全疆平均水平,但低于1500元的農村人口尚有9345戶32740人.分別占農村總戶數和總人口的19.2%和17.7%;而發達地區農民收入來源則正好與哈密相反。內地發達地區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最高,我們地區的差距主要在工資性收入上。因此。本地區農民素質的低下限制了農民收入的提高。也制約了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農民素質制約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業跨越式發展。
據統計,全地區農村勞動力總量118913人,哈密農村約有4萬剩余勞動力。有3萬需要轉移。目前,外來勞動力大量流入對本地區農業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帶來很大壓力,因為這些外來人口主要是青壯年勞動力,這部分勞動力流動性很強.能吃苦,因此他們容易找到活干。20世紀踟年代,農業勞動力轉移主要是以發展鄉鎮為載體,采取“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農村就地轉移方式,但是90年代以來由于鄉鎮企業技術進步。資本密集度迅速提高,其吸納農業剩余勞動力的能力明顯下降,而且農民自身素質也無法滿足鄉鎮企業進步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