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只有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進一步深化自主學習型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舞臺,落實基于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方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成為可能。只有課堂真正改變,課程才能有效落實。基于以上思考,就我校基于學生發展的自主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我們有如下探索:
行動一:確立與學生培養目標相一致的課程建設目標
一個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在國家對中小學生總體培養目標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本校的特色而確定的,但學校的特色培養目標必須由學校的特色課程做支撐。沒有課程支撐的培養目標一定是空中樓閣,無根之木。因此,針對我校的特點,經反復討論,我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是這樣設定的:
(一)學生培養目標
培養有民族情懷、有世界眼光、能主動發展的陽光學子。我們培養的學生既要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懷,又要有放眼世界的宏偉志向;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陽光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既能全面發展,又能主動挖掘自己的潛能,實現主動發展,形成個性特長。
勝利四中學生在完成規定學業,完成德、智、體、美等具體目標的基礎上,還需達到如下個性特長目標:
1、100%的學生都要參加一個社團活動或興趣小組,并完成一個課題或項目研究。
2、100%的學生都能在校本課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1-2門課程,并為該課程的發展做出貢獻。
3、10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至少做60個小時的志愿者或社區服務。
4、10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至少還要嫻熟掌握一種運動技能。
5、10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都要嫻熟掌握一種藝術技能。
6、10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至少要以合作小組形式探究4—8個“五洲文化名城”課程設計,并能明確分工完成巡回演講或一幕話劇演出。
7、10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都要閱讀10本世界名著。
8、10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都要閱讀4本(數學)科普讀物。
9、100%的學生在初中階段都要閱讀2本英語原著。
(二)課程建設總體目標
構建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的自主教育課程體系,關注學生的完整心靈成長和完美人格塑造;建設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德育活動課程化的實現,從而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成為有民族情懷、有世界眼光、能主動發展的陽光學子。
課程建設具體實施目標:
1、國家課程校本化。即通過對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有效整合從而達到重復的內容有效調整,把零散的內容系統整合,通過《學思導綱》的設計,在引領學生自主發展的基礎上,有效落實國家與地方課程,真正實現國家和地方課程校本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基礎目標的自主實現。
2、學校課程特色化。根據學校實際和老師現狀開設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學校課程,同時通過學校課程的有效實施培養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興趣。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3、德育活動課程化。為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努力將學校特色德育活動課程化,形成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激發性課程和探究性課程,賦予德育活動以生命張力。
學生培養目標是學校課程目標體系建設的前提,而學校課程目標的設定又是對學生培養目標的真正落實和支撐。
行動
二:構建具有勝利四中特點的課程體系
勝利四中立足于打造以“自主教育”為品牌的特色學校,建立基于學生發展的自主教育課程體系,在基于政策、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彰顯校本特色,突出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特點。
該體系體現如下特點:
1.面向全體學生。該體系從課程資源的設置、課程實施方略的制定到課程評價的引領都突出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學思導綱》的設計對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整合與二度開發整合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經驗。注重開發鋪墊、過渡、引橋課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切實可行、富有效果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程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學生的經歷和體驗相聯系,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主動發展。如學校的“五洲城市立體文化課程”設計就是以生為本、彰顯個性的最好載體。
3.突出學生個性的健康自主發展。課程設計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特征、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提供適合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服務,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多元智能。
4.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形成開放意識和世界眼光。
5.突出課程的育人功能。構建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和愛國精神為重點,以誠信做人、習慣養成和感恩勵志等為主要內容的德育系列課程,凸顯德育實效。
6、突出課程的自主選擇性。讓每個學生都取得成功就要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需要。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為目標,鼓勵教師發揮創造性,開發促進每一位學生自主發展的課程,建立校本選修課程,增強學生對課程選擇的可能性,讓課程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