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語言文化
聽障學生由于聽力受損,語言發展滯后,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很大的障礙,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聽障學生數學技能的發展。
如何引導聽障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科學規范的數學語言,提高聽障學生的數學能力,成為當前聾校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同樣,在聾校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聽障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
一、新穎獨特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多說
1.創設示范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學著“說”。
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我的教學語言嚴謹,清晰、準確、語速適中,對學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打規范、正確、邏輯性強的手語,對語言起到輔助作用。教師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的表達。
2.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意“說”。
在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是創造良好交流氛圍的關鍵,教師通過親切而富有激勵性的語言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機會來表達自我,并產生一種動力促使學生愿意大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就是交流所需要的安全自由的氛圍、和諧適宜的課堂人文環境。
3.搭建互評的交流平臺,讓學生自主“說”。
互評,同伴間的自由交流、相互評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建立一種新的伙伴激勵機制,而且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獲取知識。
在課堂上搭建互評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可以充分的展現自我,表達自己的思想,使他們的思維更活躍。
二、循序漸進的語言訓練,使學生會說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必須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和訓練。數學是一門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其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它的學習與思維更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通過“說”來理清思路、從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識、發現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能真正理解數學知識點、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完整科學講清道理,使學生能真正牢固掌握數學知識,發展語言、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數學課的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單位換算的時候,有一些基本練習:500米=()千米30分鐘=()小時7.89千克=()克240公頃=()平方千米等。我先讓學生獨立嘗試解答,然后分組討論,最后請組代表匯報交流,講出自己的思路。
要想把思路講清楚,學生就必須要對自己原來的思維進行整理,再二次思維,這樣做促進了他們思維的發展。如,500米=()千米,要引導學生講出:從低級單位化到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所以列式是500÷1000=0.5千米;7.89千克=()克,要引導學生說出:從高級單位化到低級單位要乘進率,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所以列式是7.89×1000=7890克。這樣的教學訓練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學生走出了知識的迷茫,會感到豁然開朗。
三、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敢于質疑
質疑,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疑問,期待與別人交流釋疑。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發展思維的,思維的活動是借助語言材料來鞏固其活動成果的。數學語言具有精練、簡潔、準確的特征,數學語言說的是否完整、準確、簡潔而有條理,直接決定著數學能力的高低。
我堅持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使他們不但能用規范、準確的數學語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敢于大膽質疑,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如,我在教小數乘法時,碰到了這樣一個題目,一塊正方形的玻璃,邊長是0.8米,求這塊玻璃的面積。
學生很快根據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列出算式:0.8×0.8,根據小數乘法的運算法則得出結果是0.64平方米,這時,有一個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它們的積比0.8還小?我對學生能提出質疑進行了表揚,并通過幾個例子0.8×1.5,0.8×1,0.8×0.2讓學生進一步認真觀察體會,最終得出結論:一個數乘大于1的數,積大于這個數;一個數乘1,積是它本身;一個數乘小于1的數,積小于這個數。通過這樣的質疑、釋疑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對較抽象的知識也能理解得更透徹。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聾校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數學語言作為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的載體,其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數學語言能力是數學能力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聽障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認識到數學語言教學在聾校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扎實開展數學語言教學、有效促進聽障學生思維能力和數學技能的快速發展,將成為我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