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受學科性質及社會功利性價值取向的影響,高校思政教師往往處于教學邊緣化狀態;受教學效果隱性特征的影響,思政課教學往往容易使人產生可有可無的錯覺;思政課名義上的學科地位與實際地位的反差,挫傷了思政教師的專業自信心。本文從分析思政教師面臨的職業困境出發,梳理思政課教學及科研面臨的諸多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思政教師;思政課;職業困境;職業能力
一、 高校思政教師面臨的職業困境
(一)社會變革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使思政課教學面臨尷尬的境地
社會主義改革實踐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了許多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受社會變革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起了變化,一些不良思想,如誠信缺失、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腐朽思想開始侵蝕部分學生,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偏差,理想信念淡薄。同時,面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部分學生認識片面,容易造成思想困惑,心理失衡。再加上近幾年出現的大學生擇業難、就業難等現實問題,使大學生產生較大的精神壓力和不滿情緒。[1]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的出現,不但日益消解了思政課正面教育的作用,而且容易使思政課教學陷入理論與實際相沖突的尷尬境地,使學生對思政課產生抵觸情緒。
(二)受實用性課程因素的影響,思政課教學面臨邊緣化境地
近幾年高校的擴招及就業壓力的影響,各大院校為了提高自身競爭力,紛紛在專業建設上下功夫,尤其體現在各大高職院校。為了提高就業率,滿足就業競爭力與職業發展力的培養,以技能性、專業性、實用性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專業課程設置成為各大高校的焦點。與專業課課程性質相比,思政課教學具有漸進性及隱性效果的特征,難以進行量化考核。另一方面,受實用主義的影響,思政課教學往往容易使人產生可有可無的錯覺,因此在課程設置上自然處于弱勢而不被重視。具體表現為:在計劃課時上盡量壓縮課時,以合班上大課的模式開展教學;實踐課課時往往以專業課實習或其它假期社會實踐所代替;甚至個別院校還主張將思政課教學融入到專業課中,以減少課時及師資的投入,為專業課建設騰出更多的空間。
(三)思政課名義上的學科地位與實際地位的反差,使思政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困惑
思政課作為國家向大學生傳播主導意識形態的主渠道,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其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樹立及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擁護和支持黨的領導及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制定,并引導他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政課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下文,作為包括高職在內的所有高校必須開設的課程,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國家對思政課教學相當重視,先后發行過多部文件并對思政課課程設置作了嚴格的規定。盡管思政課的政治地位很高,但實際教學中,思政課在學校重視不夠,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更是漠視甚至厭倦。這種名義地位與實際地位的反差,給思政課教師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
(四)不合理的內部考評機制,挫傷思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1.在學科建設、科研立項、職稱評審等方面處于弱勢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思政課的重視往往停留在口頭上或文字中,在實踐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實。首先體現在學科建設及科研立項方面。由于學校資金有限,往往需要從思政教研經費上轉移部分資金,以保障專業建設或重點學科建設的需要;其次,在課題立項方面,專業課尤其是理工科類往往能產生即時性的經濟效應,利益顯現較為明顯,因此能促使地方政府及企業投入大量科研贊助,而思政課題大多傾向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重在文化領域建設,不具備經濟競爭優勢;再次,在職稱評定、學習深造、對外交流、評優評先等政策上,思政課教師也在競爭中處于不平等地位,這些都容易使思政教師產生職業落差感,從而給教學帶來不良影響。
2.受思政教學隱性效果的影響,單一的教學考評機制不能反應思政教學的全部內容
受思政教學隱性效果的影響,思政教師的工作很難進行量化評估,因此,在教學考核方面,傳統單一的考評機制并不能有效反應思政教學的全部內容。如:思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這一教學效果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周或是一兩個學期就能立竿見影。思政教學在效益顯現上的滯后性,使得思政教師的工作投入無法在評價方式上得以體現。[3]另外,思政課教學要求達到“知”、“信”、“行”的統一,這要求思政教師要付出比其它專業課教師更多的心血,使其容易陷入角色模糊的狀態。
3.繁重的教學任務與實際享受的待遇不成正比
由于國內外局勢及政策的變化,思政課實際教學中也在不斷增加新的內容。這促使思政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備課。就教學內容而言,每次國家重要會議結束后,相應的會議精神、路線、方針、政策、決議等都要追加到思政教學中,并及時向學生進行宣傳及解讀。面對社會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思政教師也要進行及時分析及正確引導,這些都無形中加大了思政教師的工作量。與此同時,為了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學滿意率,思政教師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設計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互動環節。[4]再加上,思政教師往往面臨大班化教學,課堂的組織及實施中存在較多為難因素,工作量的超負荷化往往使其疲于應付。思政教師實際享受的待遇與其工作量并不能成正比。
二、改變不合理現狀,提高思政教師的個人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