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輔助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張弛 單位:江蘇省睢寧縣寧海外國語學校
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演示,化解難點
通過模擬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晶體熔化溫度變化的規律,給出了所測的實驗數據,且計算機數據處理功能是毋庸置疑的,這樣學生對該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模擬演示強化了直觀效果,有效地把晶體熔化的規律傳授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再如:“分子的運動”,傳統教學方法是無法演示給學生的,但我們可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模擬演示,學生在神奇的現象中深刻地理解“分子”的運動情況,這對幫助學生記憶這種現象的規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避免了死記硬背的現象,加深了對該知識的理解。
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變“靜”為“動”,突出重點
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采用口授、板畫、投影等方法講述運動物體的一些相關知識,這樣老師講得無味,學生聽得乏味,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理解、掌握程度不好;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可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動、靜、聲、像充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趣味中觀察、分析、歸納知識,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例如:在講授連通器原理時,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利用掛圖、幻燈片或學生看插圖講授,學生常常會覺得干澀無味,沒有興趣,致使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效率低下。筆者用自制的課件,首先演示船通過船閘的情景,并提問:船怎樣才能通過船閘?學生討論積極,有的說,先打開上游閘門;有的說,先打開上游閥門,同學們各執己見。我問學生是這樣的嗎?課件演示,并讓第二種說法的學生觀察后分析,該同學心悅誠服,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之處,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連通器的知識。通過演示,學生既了解、分析了船閘的工作過程,理解了船閘的工作原理,又欣賞了精彩畫面,這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減少教師的勞動量
計算機能演示各種圖表,減少課堂板書、繪圖的時間;利用計算機的重放、定格、縮放、轉移、慢鏡頭、快鏡頭等功能,調節計算機的演示,可省去教師的許多重復性勞動。例如,掌握知識必須經過多次實踐和練習,傳統教學方法是教師常把練習題寫在黑板上,這樣既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又在寫題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其弊端顯而易見。我們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采用從題庫中隨機提取的辦法,既節約了時間,又減少了勞動量。同時,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的隨機性,在同一知識點上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復習、鞏固需要掌握的知識。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物理學科的科學性
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動態模擬演示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的理解;人機交互練習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較多的練習,并且能立即知道是否正確及得分;學生參與能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避免了教師個人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使教學更符合學科教學的規律、教育規律和心理學規律。
總之,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促進并推動了物理教學的發展,實踐證明在物理教學中適量、適時、適當地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必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