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1力求雙向結合,確立教學目標
學校體育教學目標是在宏觀的體育課程目標指導下的中觀目標甚至是微觀目標。因此,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做到兩個方面的結合,既要遵循宏觀目標的指導,又要考慮實際情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課程的目標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具體化;二是層次化。課程目標的具體化表現在根據不同的學習領域,提出五個領域的具體目標,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思想,反映了體育教學的根本宗旨———塑造全面健康的人。課程目標的層次化是指新的課程標準按照學生的年齡段,將目標分為六個水平等級,這樣的劃分正是從宏觀上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了考慮,同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因此,學校在確立體育教學目標時,要牢牢把握新課程的思想,并在具體的教學目標中充分體現出來。
由于體育教學目標比體育課程目標要具體得多,因此,我們在確立時,必須考慮現實狀況,其中最重要的現實之一就是學生。在考慮該因素時,首先要做兩個方面的調查和研究,即學生現有體育水平的調查和學生現狀與預期達到的教學效果之間的差距研究。學生的現狀是體育教學目標確立的原點和基礎:差距的研究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分層問題。如果學生現狀與預期效果之間的差距比較小,則可以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直接將此目標在教學中提出來;如果學生的現狀與預期效果之間的差距比較懸殊,則采用“分步走”的策略,將預期效果定為最終目標,為達成最終目標,分設中級目標和初級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從低到高一步步提出。
2密切聯系生活,選擇教學內容
內容是體育教學的實質,學生只有通過學習具體的內容,才有可能獲得知識、掌握技能。但是,體育教學的內容很多,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更實用的內容呢?這就是內容選擇問題。心理學家桑代克等人的研究認為,學生只有發現學習情境與生活情境之間的相似性,才有可能將學習的內容遷移到生活中來。教學內容生活化有兩層含義:一要取材于生活;二要驗證于生活。作為體育教學工作者,平時要善于觀察,把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作體育教學內容的活動進行教材化處理,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接下來就是跟蹤檢驗,即觀察學生對學習過的知識、技能的課后使用情況,使用率越高,說明這樣的教學內容越符合學生的需要,于是在教材開發時,就多考慮選擇這類知識作為體育教學的內容。
3緊跟時代步伐,改進教學方法
講解、示范是體育教學必不可少的兩種教學方法。
但是,有的教師講了幾十年、示范了幾十年,學生的教學效果還是平平,不是因為方法選用不當,而是因為這樣的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就要對這些老方法進行改良。最佳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如進行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教學,可以采用幻燈片或是錄象的手段,把邢A籃球賽中運動員罰球時投籃動作作為示范,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做一來可以利用學生崇拜偶像的心理,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二來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將速度放慢,讓學生看清核技術的每一個細節。
4體現改革思想,運用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思想的一種體現。傳統教學理念下,學校體育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大綱為準則的一種“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為了達標,處于完全被迫學習的狀態之下。但是,在現行人本主義思潮的大環境中,這種教學模式被摒棄,隨之而來的是體育課程專家們開發的一系列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于是要求廣大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密切結合實際,合理運用教學模式。一般來說,對于體育技能的教學,我們可以采用發現式教學模式、程序式教學模式等;而對于體能類項目練習的教學,則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學模式、情境式教學模式、運動處方模式等。
5突顯民主精神,擴充評價主體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主體是由學校領導、體育專家和體育教師組成的。不管是對體育教師的教學評價還是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價,都是由這些人主評,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其評價功能。
引導學生做出準確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并對他們做出的評價建立資料庫,以便今后作為成績總評的參考。
在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時,也適當考慮學生的建議,按照一定的權重,把學生的評價結果也計算在對教師教學評價的總分內,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
6結論
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應該表現在體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將新課程改革的思想落到實處,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學生才會更加喜愛體育、更加喜愛體育課,幫助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