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英語論文
一、激發英語“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學什么,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英語“學困生”來說,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讓他們脫困轉化的關鍵。首先,要采取多樣化的課堂導入形式。教師要從教材和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課堂導入,多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符合教材內容且學生易接受并喜歡的題材,這樣在課堂一開始階段就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如設計符合教材的當下學生感興趣和關心的話題,介紹學生喜歡的音樂和視頻資料等等,從多角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課堂教學的形式要多樣化。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學習+游戲”的方式,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英語興趣。比如,學習課文后,讓“學困生”和英語較好的學生組成最佳搭檔,表演教材中那些具有故事或對話形式的情節,并根據難度分配角色,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要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用英語寫作文,也可以記日記或日常隨筆,不要受限,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更要注意對學生的作文要批改,不能敷衍,應該以鼓勵為主。剛開始對于“學困生”來說可能會有困難,這時教師要多鼓勵、引導他們,讓他們放開手腳隨便寫。慢慢地越寫越好的時候,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會增加。
二、思想上重視,多花精力幫助英語“學困生”
第一,教師必須重視“學困生”的學習。這是對老師的基本要求,教師不重視,英語“學困生”是不可能實現轉化的,因此老師的重視對于“學困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不能主觀認定“學困生”英語學習差就是腦子笨。相反,教師應該時時讓“學困生”感覺到你沒有輕視他,總是在關注他,讓他感到你是公正、平等地對待班級中的每個學生。第二,教師要與“學困生”多進行情感交流。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往往能夠產生非常有效的情感回路,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贊賞,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增強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從而喜歡該教師的課堂,學生的情緒同樣會反過來傳遞給教師,增強教師上課的積極情緒,課就能越上越好。這種師生間的情感回路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達到情感共鳴。這非常有利于消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三,對待英語“學困生”,要有極大的耐心。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英語“學困生”的試卷、作業等,盡量多作積極性的評語,以增強他們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創造“互學互助、和諧融洽”的英語學習氛圍
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對于英語“學困生”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在學校,每個學生都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班級集體中的一員,“互學互助”的英語學習環境能夠帶動“學困生”的學習動力“,和諧融洽”的輕松學習氛圍能夠助推“學困生”克服英語學習的困難。教師對于“學困生”的重視、關注、關愛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視了同學間的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只會讓教師的努力大打折扣,相反,通過創造“互學互助、和諧融洽”的英語學習氛圍,定能讓教師的努力事半功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把自己的成功經驗,以及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的方法融入課堂中,多鼓勵英語學習好的同學去幫助其他同學。在此基礎上教師便可比較容易動員同學之間的“結對幫扶”,開展互學互助的活動,這不僅能縮小同學間的距離,還能鍛煉成績好的學生的能力以及實現英語“學困生”的脫困轉化。
四、與“學困生”家長配合,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英語“學困生”的脫困轉化工作一方面要靠教師的關愛引導以及同學的幫助,更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要取得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學生學習的各類環境條件尤其是家庭環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英語教師,也要挖掘“學困生”受家庭等環境的影響而成績不理想的因素,一旦發現學生在思想上出現偏差、成績下降,就有必要去取得家長的配合,做好家長的工作,實現學校、教師和家長三方面的配合,改善相應的條件和環境,克服造成英語“學困生”學習障礙的各類家庭因素,使“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能夠順利完成。
五、總結
總之,我們英語教師要做好“學困生”的“脫困”工作,任重而道遠。“學困”因素多,教師不可忽略和輕視他們,必須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幫助他們發現語言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深化研究英語“學困”群體,改善英語教學,幫助他們“轉困”,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韓華英 單位:江西省贛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