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群眾文化論文
一、以人為本,適應需求,吸引群眾參與基層文化建設
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群眾文化建設的成功與否取決于他們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因此,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必須突出群眾的主體性,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群眾的積極參與,這樣不僅能提升群眾的精神境界,還可以幫助他們從中學習科技知識、獲得市場信息、了解天下大事。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將一些有關思想道德品質、科技衛生知識的內容加入其中,多開展一些相關的文化娛樂、思想教育、歌舞音樂、科學普及、說唱彈奏、藝術培訓、琴棋書畫等方面的文化活動,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適合的、有益的,同時也是樂于接受的文化活動形式,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壯大基層文化隊伍
1.激勵機制,壯大民間文化活動團隊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揮文藝團隊、民間藝人的龍頭作用,并對基組織、參與的團隊及個人進行表彰,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使其積極地投身于群眾文化建設中,壯大民間文化活動隊伍。
2.館團合一,提升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文化館作為主要的管理部門,更應該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與民間團隊及個人進行合作,并通過定向委培、聯合辦學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相關人員的業務素質,這樣一來,文化館既發揮了自己的職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長效機制,提升了文化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3.加強管理,完善專業文化隊伍建設各級主管部門應嚴把人才關,不僅要配足相關的工作人員,還要選拔優秀的相關人才。同時,還要建立考核機制、獎懲機制,提升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完善專業的文化隊伍建設,以便將群眾文化建設做實、做好。
三、突出陣地建設
要想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就要充分落實其重要的載體——文化陣地。因為它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窗口,對群眾文化建設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當前,群眾文化活動已逐漸從走向集中,因此迫切需要相應的文化陣地。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必須積極統籌規劃基層的文化設施,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比如,在實際的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以農村和社區為重點,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圖書室、農家書屋的建設,將文化資源共享,這樣就為基層的村民和小區居民帶來了實惠,調動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各類公共場所也要積極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便利。相信在這樣的多方努力下,群眾文化的陣地將會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也會隨之升高,從而真正實現各種公共文化設施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綜合效用。
四、充分利用節日文化,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具體而言,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三點:第一,抓牢節日文化。各地區可積極緊抓節日文化這一有效形式,適時地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吸引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比如利用元旦,開展元旦萬人長跑賽;利用中秋,開展吃月餅大賽等,這些與節日氣氛契合的文化活動,不僅人民群眾樂于參與,而且普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后期影響非常大,這就在無形之中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參與意識。第二,抓好常年文化。建立長效的運行機制,積極開展文化下鄉的活動,充分利用農村這一主要陣地,源源不斷地把先進的文化知識帶到農村,滿足農民的日常需求,提升他們的文化意識。第三,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本地特色產業,即本地的特色文化。這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產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開展特色文化活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提升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本文來自于《大眾文藝》雜志。《大眾文藝》雜志簡介詳見。)
五、結語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已經明顯提高,因此越發地重視精神方面的文化需求。與此同時,國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相應地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建設。作為其中的工作人員,我們應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努力通過各種高效的方法來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積極為人民群眾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以達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感情的目的。
作者:李蘇 單位: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文化體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