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感恩意識淡漠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當,忽視感恩教育。目前,在校大學生多為90后,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父母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往往將重點放在智力開發上,普遍比較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道德教育,使得家庭教育成為感恩教育的薄弱基礎。同時加之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導致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和縱容,這必然容易導致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的養成。
2.學校教育忽視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和以就業為中心的背景下,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瞄準升學率和就業率這兩個指標,感恩教育在學校中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功利化的教育必然早就功利化的學生,這就導致很多大學生自私自利,缺乏修養,情感冷漠,不懂感恩。
3.社會轉型期,多元文化的負面影響。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經過了一個長期迅猛的發展,各種新觀念、新文化大量涌入,沖擊著中國人傳統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影響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拜金主義、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等思想和行為普遍存在,而感恩意識嚴重缺失。
4.自我教育意識不足?;谝陨先c原因,導致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過分自以為是的特點,過分追求自主、重視個人權利卻缺乏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自立意識差,牢騷抱怨多于付出,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夠正確地審視,缺少反思,更不會意識到個人應該關心他人、奉獻社會,感恩意識淡薄。
二、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1.豐富感恩教育的內容和層次。感恩教育應該貫穿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角落,應該做到內容豐富,層次多元。一方面,加強課堂教育,將課堂作為學生感恩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正面引導,實現教書育人。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這一實際現象,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并且要善于同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通過與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跨學科交叉滲透,挖掘和擴充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內涵,努力通過課堂教育培養具有感恩意識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實現管理育人。在學生日常管理中,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赏ㄟ^開展感恩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真正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去感受家庭、朋友、教師和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愛,并且真誠、自然、親切地將感恩之心表達出來。
2.重視實踐,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注重實踐。應該將抽象的教育變為實際行動,以實踐活動為依托,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體會幫助他人、奉獻社會的快樂,將感恩意識內化為學生學生自身的品質,使感恩教育入耳、入腦、入心,使感恩意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
3.加強與家庭、社會的配合,完善感恩教育體系。高校應該主動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配合,積極構建三位一體的完整的感恩教育體系,增強感恩教育的合力。一方面,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將學校的感恩教育理念和措施及時與家長溝通,促使家長在家庭中能夠重視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以言傳身教,為學校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要與社會相關部門加強溝通協調,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尤其是與用人單位加強聯系,在學生擇業就業時突出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考察。
4.完善教育形式,使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理念。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傳統的說教和灌輸式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顯得蒼白無力,這就要求學校要思考進一步完善教育形式,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教育的對象變為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主體。提倡對話式教育,將教育者和受教育對象置于平等的位置,進行平等、開放、相互尊重的交流。引導大學生學會反思,對各種文化現象形成正確的辨識能力,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5.運用新媒體,豐富感恩教育手段。當前,新媒體日益發達,其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日益凸顯,學生接觸通過手機、電腦等接觸新媒體的頻率增高。高校應該重視新媒體的應用,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深入的感恩教育。如利用網站、微博、論壇等載體,通過發表文章、刊登圖片、開展話題討論等形式引導學生融入到感恩教育氛圍中。這種形式簡單但是效果明顯,影響力大。多元文化的影響,對高校開展大學生感恩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徑,通過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教書育人,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密切聯系,創新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真正提高感恩教育效果,促進大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才。
作者:李坤 何秋容 單位:重慶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