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景觀設計論文
1空間的第四維在景觀裝飾空間中的表現
1.1第四維在歷史性景觀中的表現
歷史性景觀代表了近代以及近代以前所產生的景觀空間作品。就目前而言,經過時間的洗禮,保留至今的歷史性景觀大都經歷過或多或少的整改,有的改變了景觀存在的性質,有的增添或整合了一些設施。例如昆明市曇華寺公園,最早建于明崇禎年間,因場地中有株優曇樹,優曇被譽為“佛花”,就樹創寺,寺名曇華。寺院在幾百年間經歷了地震倒塌、重新修葺、“掃四舊”被毀,最后曇華寺被擴建成仿江南古典園林的綜合性公園。既保持了原有的寺觀風貌,又通過改造提升了功能性,滿足周邊市民的活動需要。因此,第四維在歷史景觀中表現出了一種可再塑性。
1.2第四維在非歷史性景觀中的表現
非歷史性景觀自然就代表了現代和當代的景觀設計作品,它在時間軸上是以我們所處的現代、當代為起點。在任何場地做一個新設計時,首先要有前瞻性,考慮怎樣把設計作品置于時間長河中,并留下可完善擴充的空間。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非歷史景觀作品在今后可能也會扮演具有歷史性的角色,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它們現階段的景觀表象,并且通過未來的計劃,對這些個體進行整合或改造,使之成為完整的、多元的形態。例如位于上海的一九三三老場坊創意產業集聚區,原建筑是由英國設計師設計,為建于現代的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建筑景觀融合了東西方特色,整體風格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外圓內方的結構也暗合了中國風水學理念。
同時也體現出時間階段內將原始基本素材轉化為景觀裝飾空間審美對象的能動性。因此,第四維的時間變化在非歷史景觀中表現出了一種可延續擴充的性質。景觀空間設計用歷史和概念化的術語去思考和表現,用歷史和邏輯的方法去展現它的本源。第四維不是利用抽象的概念去對景觀裝飾空間進行分類,而是應該致力于具體設計在不同時間軸上的形象和理解,對單個重要的景觀設計的起源的洞察力,并用概念化的術語進行整合和改造,作品的延續性才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時間范圍內的各空間序列結合在一起的連續性。可見空間第四維在景觀裝飾空間中表現出來至關重要的作用。
2空間的第四維在植物配置中的表現
植物在涉及到第四維范疇時,包含時期、季節和年限等景觀植物配置的基本因素。景觀設計中植物個體和群落在各時期、季節周期和不同年限里都表現出不同的形態。另外,在各時間段不同的氣候特征下,同一株或同一群落的植物也會有差異較大的表現。甚至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段里,景觀植物的光影的變化也會表現出景觀的異質性。景觀配置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季節的更迭,形成從生長到發育再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在葉片、花色、香氣、枝條、株型等各種植物組成部分中存在一系列顏色和形態上的變化,并且構成了四個季節的不同表象。景觀植物所具有的豐富季相變化,依附第四維的時間軸,可以組成豐富的景觀空間形態,提供給人們多種環境類型的選擇。在植物圍合空間的空間中,落葉植物會隨季節產生變化,景觀空間的圍合程度也會隨季節的變化產生變化。
春夏季節,花木?秀,可以增加空間的封閉性;秋天到冬天,隨著植物周期性的葉片凋落,可以使觀賞者的視線范圍突破限制,并延伸到空間以外。因此,在植物第四維性質涉及到林緣線和林冠線的組成方面也會產生迥異的效果,同時也豐富了城市天際線的形態。此外,在植物的季相變化中,植物葉片和花朵的顏色相應也會產生明顯變化。通常來說,設計師在營造有植物參與的景觀空間時,伴隨植物葉片和花朵的顏色變化,往往結合空間中豎向垂直的植物組合進行設計,創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景觀美態。因此,在景觀植物配置中,結合植物從幼苗到成熟期的轉換、植物群體生態因子的調節變化和植物根據季節產生的不同空間形態,可充分體現出客觀存在的第四維所帶來的景觀特征的階段性變化,同時增加了景觀的不確定性和流動性。
3空間的第四維在景觀裝飾小品和植物配置相結合形式下的表現
最后是裝飾空間與植物配置相結合,這是一種統一的景觀空間表現形式,基于裝飾小品的創作及整合與改造之上,結合植物配置的個體或群體的成長周期性變化,使時間軸上的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空間感受。奧地利著名景觀設計師馬里奧•泰爾茨把園林景觀看作是“有生命的藝術品”,2012年他在中國舉辦的《落葉流芳———馬里奧•泰爾茨教授的景觀設計》展表現了他對景觀設計獨特而犀利的見解,其中有一組作品令筆者有很深的感觸。設計師在一個空曠的草坪上用木結構搭建了一艘船形的骨架,并在骨架的底端種植了攀附植物,從一個船形的空殼骨架開始,它便成為了生命的載體,經過時間的推移,市民們見證了植物依附船體生長的十分旺盛,蘊含了勃勃的生機,讓人們體會到景觀所呈現出來的一份希望。其實真正的意義還不止這些。每年的固定時間,策劃者都會邀請附近生活的孩子在船旁合影留念,伴隨“植物船”乘風破浪般的生長,也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歷程。因此在裝飾小品和植物配置結合的形態之下,空間的第四維性同樣帶來了一種持續性和獨特的觀賞切入點,并且所承載的人文意義也是深遠的。(本文來自于《山西建筑》雜志。《山西建筑》雜志簡介詳見。)
4結語
景觀的共生和突變向來不是單獨存在的,共生為突變提供了基礎,而突變則是共生的升華。綜上所述,不管在做任何景觀設計,設計者都應注重景觀設計中的第四維性,充分考慮到景觀變化及生長的可能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或利用。因此,空間的第四維性在景觀設計中的表現是多元并且十分重要的,我們應該對時間真正的尊重,尊重景觀空間和環境成長的過程,尊重不同時代景觀之間的融合,尊重歷史中人對景觀的判斷。
作者:張龍 王東焱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