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健康教育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個體化指導是指從建卡開始至分娩前人均4次的以富鈣飲食為主的飲食指導,宣傳手冊由研究者在研究對象人組時向其發放,內容包括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孕婦部分,各類食物中含鈣豐富食物的名稱及每100g食物含鈣量列表,方便研究對象及其家人在家中查閱。干預期間研究對象可通過面談、電話等形式隨時與研究人員進行溝通和咨詢。
1.2評價標準
用美國HOLOGIC生產的SAHARA超聲骨密度檢測儀測量孕婦跟骨,根據儀器顯示值分正常、骨量減少、骨質疏松3種結果。按WHO定義評價骨骼狀況與確定骨折風險(骨質疏松癥)的標準,T值高于同性別骨峰值或低于同性別骨峰值1個標準差以內為正常,T值低于或等于1~2.5個標準差為骨密度減少,T值低于2.5個標準差以上為骨質疏松。
1.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對骨量情況、缺鈣癥狀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婦骨量檢測情況
對照組822例孕婦中骨量減少84例,骨質疏松63例,發生率達17.9%。干預組1765例孕婦中骨量減少79例,骨質疏松56例,發生率達7.6%。
2.2兩組孕婦缺鈣癥狀情況
干預組缺鈣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鈣是人體內的重要元素之一,妊娠期間鈣大量從母體轉移至胎兒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此時母體需要進行自身調節,主要代償機制是使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加,降鈣素分泌減少,破骨細胞數增多,從而使骨鹽溶解,骨鈣進入血中供給胎兒生長所需,鈣需求量增加。我國孕婦鈣的攝入相對不足,妊娠期由于內分泌的變化,直接影響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和轉運,影響鈣向骨的轉移和骨的鈣化,從而可能導致孕婦骨密度下降,嚴重者可出現骨質疏松。該研究干預組骨密度(BMD)高于對照組,孕婦缺鈣癥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國內外相關研究基本一致。說明經過營養干預提高了孕期營養的特殊需求,提高孕婦骨密度。
由于機體鈣的99%存在于骨骼中,所以機體鈣水平應主要以骨鈣水平來反應,而人體骨鈣水平的最好指標就是骨密度的測定。但由于孕期對骨密度測定中x線的顧慮,無法監測妊娠期骨密度,因此該研究通過超聲骨密度測量間接反映營養干預對骨健康的影響。結果表明我國傳統低鈣膳食對母體骨鈣含量有一定的影響,就母體骨密度而言,增加一定量的奶類可提高骨密度,但效果不夠滿意;只有將鈣攝入量增加至(1274.58±147.84)mg/d并增加VD,使母體即使經過妊娠分娩和哺乳這個鈣需要特別多的特殊生理階段仍能維持良好的骨密度。由于我國居民飲食習慣及膳食結構所致鈣攝人較低,孕期營養干預強調富鈣食物或鈣劑的補充,大大提高了孕期骨營養,對孕婦骨健康有積極作用,提高了母嬰健康水平。
作者:田紅霞 康笑冰 楊麗萍 單位: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