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低碳經濟拓展論文
本文作者:鄭林堅 陳少婷 陳雪燕 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在各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美滋滋地享受現代化生活,掠奪式地進行高碳活動的同時,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并以頻率不斷增加的極端氣候向我們發出警告:地球病了。為了拯救地球,避免侵占子孫后代的生存權,當務之急是積極尋求低碳發展之路。低碳經濟具有經濟、就業、減排三重效益,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1]。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能源危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低碳社會的必然選擇,是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一種魚與熊掌兼得的發展模式。農村低碳經濟也是建設低碳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在于建立農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包括低碳生產模式和低碳消費模式。本文著重從農業工業生產、居民消費和能源、建筑、交通、碳匯等方面探討我國農村低碳經濟建設的主要路徑。
1我國農村低碳經濟建設現狀
1.1農民生活日益城市化和現代化
在我國,低碳經濟建設的重點放在城市。根據有關調查[2],中國大陸居民人年均碳排放量為2.7t。而作為農業大國,我國70%的人口在農村。隨著近年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逐漸城市化和現代化,高碳消費越來越普遍。由于農村居民環保意識淡薄,高碳生活一直成為廣大農村居民的追求。目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嚴重,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多達2萬hm2以上,受農藥和其他化學品污染的農田約6萬hm2,并且由于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活污染和鄉鎮企業污染治理失當,產生的影響正由局部向整體蔓延。
1.2農村地區“三高”活動普遍存在
現行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資源消耗高、環境壓力大,突出地反映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為特征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農村地區大量生活垃圾及農林、工業廢棄物隨處堆放;化肥、農藥、地膜被濫用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公共交通體系不完善,摩托車成了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鄉鎮企業及從城市轉移而來的“三高”產業亂排污現象屢禁不止和居民對“大住房”的追求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及土地資源浪費。超過一半的農業家庭使用柴草、秸桿作為炊事燃料,工業燃料以煤炭為主。節能爐灶未能普及,能源有效利用率低。
1.3環境惡化已經威脅村民的健康
一是空氣污染肺癌高發,目前我國農民生活燃料仍靠傳統生物質資源和含硫量高的劣質煤。這些燃料的燃燒不充分,排放出大量的煙氣,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包括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質和部分致癌物質等。二是農村3億人口飲用水不安全。農村飲水安全既有原生環境因素造成的化學元素過剩和生物污染問題,又有來自于農用化肥、農藥和除草劑等農業污染以及化工、冶煉、電鍍、皮革等工業污染問題。三是農產品受污染加劇,主要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率高達16%~20%[3];營養缺乏性疾病如鐵、鋅、鈣、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失衡導致的貧血、骨質疏松、生長發育不良和認知損傷等,仍是危害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成為突出的“隱性饑餓”。日趨惡劣的衛生條件使農村地區重大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并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
2我國農村低碳經濟建設的不利因素
2.1低碳建設經費不足
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村的環境治理投資力度一直不夠。以2009年為例,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共4525.3億元,其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達2512.0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94.8%,而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基礎設施的投資幾乎沒有。
2.2農民低碳意識淡薄
農村居民觀念相對陳舊,對環保問題關注度不高,絕大多數居民尚未意識到現行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存在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弊端,對低碳經濟更是一無所知。
2.3專業人才十分匱乏
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據統計,受過高等教育的居民只占6.6%,從事農業專業技術工作的更是廖廖無幾。在一定程度上給低碳技術的推廣造成阻礙。
3我國農村低碳經濟建設的主要路徑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說“節能就是最大的減碳”。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的關鍵時期,不宜一味強調減排,而是要優先考慮節能。從各產業鏈上尋求節能途徑,推廣節能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減少排放,轉變高投入、低產出的經濟增長模式,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3.1農業低碳化生產路徑
農業生產也是氣候變化的主要“貢獻者”之一,其中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二氧化碳幾乎占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20%。因此,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3R”原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構建農業低碳發展軌跡和循環體成為農村低碳經濟建設的主要路徑。3.1.1發展生態農業調整農業內部結構,集約利用土地,使農、林、牧、漁合理結合,養殖、種植和加工業相搭配,多種經營方式并存,如“畜—沼—果(蔬)—魚”的農業生產模式,使資源多層次循環利用。3.1.2廢棄物資源化一是農林廢棄物能源化,利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桿生產沼氣、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短缺及化石能源燃燒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二是農林廢棄物肥料化,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質,通過發酵、烘干、膨化等技術制作有機肥,成為化肥的有效替代,并促進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發展;三是農林廢棄物飼料化,利用農林廢棄物中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生產飼料是解決動物與人類爭糧食問題的好途徑;四是農林廢棄物材料化,利用稻殼制作白碳黑、炭化硅或氮化硅陶瓷,甘蔗渣、玉米渣制作膳食纖維,秸稈、稻殼制作可降解餐具、新型包裝材料及建材裝飾材料。
3.2工業低碳化生產路徑
我國鄉鎮企業近年發展迅速,多數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小、資金不足、設備簡陋、生產技術落后、環保意識淡薄是鄉鎮企業的整體特征。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掠奪式的粗放經營為發展模式。據統計,目前我國工業污染排放總量中50%以上來自于鄉鎮企業??梢?,解決鄉鎮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是農村低碳經濟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應制定長效機制,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格執行行業環評審批制度,加大排污監控力度,提高企業亂排放的違規成本,強制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督促企業進行節能改造并使用綠色能源,利用環評審批制度逐步淘汰生產工藝和設備嚴重落后的企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