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會體育論文
1、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現狀
實踐課程質量較低。以畢業論文為例,應付現象極為嚴重,不少學生的論文是從網站上下載的,經過一些“加工”;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論文撰寫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都是模糊的,更沒有經過立題、開題、搜集資料、實驗、撰寫論文等實際過程,論文撰寫的質量可想而知。
2、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建議
2.1定位。必須擺脫與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培養“一致”的實踐教學模式,明確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使畢業生必須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能夠獨立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職業活動,所培養的須是高素質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2.2課程體系。課程體系與教育理念、培養目標應是吻合的,應圍繞學生未來所從事職業工作需要的知識、技能為依據開設相應課程,并制定相應的與之配套的管理辦法、授課計劃、教法和科學的考試考核辦法等。在理論知識具備“綜合素養”的原則下,有針對性地對專業所修科目進行科學的合理的重新組合,突出知識點、技能點、應用點、提高點,有時間有步驟逐步組織和實施。
2.3實踐內容的構建。必須以突出能力為中心,身體素質綜合發展為基本,并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學生的實踐不應只局限于哪個學期,而要貫穿于始終。
2.4指導教師。大多數指導教師缺少企業工作經驗,教學內容不能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給予學生實習實踐的指導力度較低,所以,必須制定指導教師的培訓計劃,并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指導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節奏,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才能及時有效,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2.5自主學習。入學伊始,應有針對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實踐的能力,并使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實踐成為習慣,使學生主動適應,這樣會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6實踐基地一體化。在注重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同時,應使學生充分參與學校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校內的各類體育競賽的組織和裁判,使學生了解學校體育的各個環節,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積累實踐經驗,做到校內外實踐的一體化。
3、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保障措施
3.1相關制度的保障。圍繞實踐教學的要求,要在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制定有關規定,并科學的組織實施,使計劃具有可操作性并能順利進行。
3.2聘請校外指導教師。以健身俱樂部為例,在此工作的教練員都有著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長期聘請這些教練員為校外指導教師,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硬件保障。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有針對性的創建“創新基地”、“實踐實驗區”等,并適時改進設施和設備,確保實踐活動的效果和質量。
3.4評估體系保障。建立一整包括課前任務、教學文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相關指標與權重的科學、合理的具有本校特點的實踐教學課堂評價體系,建立學校、學生社團、職能考評機構和用人單位多層次的考核評價體制,提高考核體系考評的實效性。
作者:李慶軍 鐘波 楊連波 單位:東北電力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