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1、加強學生良好情感素質的培養
語文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與情感活動分割開來,即情感活動亦不能離開認知活動。然而,在實際教育中很多老師都過于注重認知過程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長此以往便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情感傷害。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語文教師斷不可讓學生在這一階段就喪失了對語文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針對此問題采取一系列措施。語文知識的認知及學生的情感教育的實施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如果能夠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自主學習便會幫助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在語文教育中,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培養。
2、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不同的學科,都有其獨特的要求與特點,小學語文所強調的是語文知識的綜合性與基礎性。雖然各個學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但是畢竟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不同,不管怎樣都會有很大的差別存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便再由對學生一般學科能力的培養,此種能力不是不能夠單靠考試便可以衡量的,它所需要的是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與素質。在語文素質教育中應該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幫助他們不會輕易受外界條件的影響,能夠持續地學習,從而促進我國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的順利完成。
二、促進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水平提高的措施
1、確立學生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生作為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應該將其擺放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被充分激發出來,變成課堂上的主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處于課堂主體地位,并為學生做好一切課堂安排,學生在此種學習環境下會漸漸產生依賴心理,被動接受知識,外加學生長期都被考試分數所壓抑,心理負擔本就沉重。因此只有放手使學生自由,引導其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夠有助于他們積極思考并主動學習,以便于在教學活動中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氣氛。與此同時還要促進師生之間的平等,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這樣以一來不僅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思想交流,還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與包容
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所不知道的知識。因此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不可一味的批評,而是要給予充分的包容并幫助他們找出影響學習成績的原因,使他們在教師的關懷下在失敗中振作起來,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考試同樣成為了一項促進學生學習手段,雖然考試分數并不能作為語文教學的目的,但其同樣對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明確自己不足之處的情況下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所以,教師要為考試不理想的學生多提供機會,督促其在講評的時候根據自己的錯題了解自身不足之處,在糾正復習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為其多提供一次考試機會以幫助其建立起學習信息。
3、語文教師要樹立其新的思想觀念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為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的一項重要環節。小學教師要樹立起科學的教育觀,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懷與愛,并做到教與學的有效統一。語文教師可以活用語文知識引導其如何做人與做事,幫助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夠學會生活。另外,語文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發展,促使其養成主動好學的習慣,在明確學生之間差異的同時幫助其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具備知識的運用能力。
4、加強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重大,其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師要不斷的完善自己。應該從語文素養,教學素養以及個人素養方面著手,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為人師表,要樹立其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夠做好學生們的表率。
三、總結
總之,語文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作為啟蒙教育的小學語文,有著非常之重要的意義,它對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的自己的責任,引起對語文素質教育的高度關注。
作者:王正友 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四十里街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