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生物論文
1、規范學生的操作步驟或先后順序,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
實驗課是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的,而我們的初中學生因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這一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好動手而不得要領,這是他們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保護他們好奇心的前提下就要規范學生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只有正確的步驟與方法才能保證實驗的成功。觀察切片是經常做的一個實驗,我就以此為例來說明。讓學生用一只眼來觀察,另一只眼一定要閉合,轉動轉換器時不要扳物鏡。先是在低倍鏡下觀察,用粗準焦螺旋進行調節,在找到所要觀察的材料后把它移到視野的中央,然后轉為用高倍鏡觀察,這時要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找到所要觀察的物象。
2、指導學生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總結
不要以為學生們明確了實驗目的,規范了操作步驟,掌握了實驗方法,看到了實驗結果就萬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對實驗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將之理論化。比如我們地進行了蝗蟲的解剖實驗后,我制作了一份實驗結果表,讓學生們對實驗觀察結果進行描述和總結,如蝗蟲的翅膀、足、頸等部位的功能,由此我讓學生總結了節肢動物門的特點,把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
3、利用多媒體進行必要的補充
由于經濟、技術等各種條件的限制,有許多實驗我們是無法完成的,也是我們不必去做的。比如生物學上最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這種實驗我們是無法完成的,既使你告訴學生們這種結構,去讓他們做模型也有很大的難度。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或制作DNA動畫模型,或下載相關課件,在多媒體上演示它的結構及遺傳動畫,直觀、形象,易于理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種教學方法是探究式教學。這種方法并不新奇,但是我把探究式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融會貫通,合二為一,這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式教學中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用身邊的事例培養探究思維。學生們對身邊的事物熟悉,也感興趣,用這些事例來培養他們的探究思維是手到擒來的事。如在冬天如何貯藏才能讓蘋果保持光鮮和水分呢?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呢?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蘋果保持光鮮和水分的前提是什么?是蘋果內部的水分不丟失,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是盡量減少這種水分的流失。所以人們一般用沙土貯存:沙土要比較濕潤,以手握成團即可,先鋪一層沙土,然后放一層蘋果,再在上面撒一層沙土,放一層蘋果,以此類推,在最后的一層上再撒上一層沙土。用此種方法貯藏蘋果可保證果實不萎蔫、皺縮,而且色澤鮮艷,爛果少,還能延長貯藏期。
二、引導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或模式。在生物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科學的方法、態度、精神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讓學生們知道生物課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地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方法有重要作用。我們還要布置一些簡單的具有探究意義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如探究種子萌芽所需的外部條件;螞蟻觸角的作用及聯系方式。這些都是學生們司空見慣的生物,但他們沒有想到這里面還有如此有趣的、值得探究的內容,學生們當然愿意做這些實驗。找幾粒種子埋在土里,澆水、施肥,松土,找幾只螞蟻,去掉它們的觸角,用樟腦丸畫個圈,觀察螞蟻的行動有什么異常,他們忙得不亦樂乎。等到他們把觀察的現象匯報到教師這兒時,我們再和學生們共同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總結,最后得出結論。原來探究式學習有著如此的樂趣,學生們當然愿意學啦!以上是我個人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心得與方法。這些方法也許有人覺得很平常,無新意,但我覺得創新并不是單純的標新立異,對司空見慣的方法進行新的運用或從另外一個角度運用也是創新,這樣你會得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正所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呀!望以上的方法對眾同仁有所裨益。
作者:白凌雁 單位:河北省武邑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