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功能
傳遞高尚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自我關懷的情感,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關照,人類的價值感、命運感等方面。大學語文教育以文字的形式向學生展現了鮮明的人物形象,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豐富炙熱的人物情感,這些作品的內在美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高尚的人文精神,教育學生如何正確的表達情感,什么樣的道德情操是高尚的,應當如何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內涵的人,這種榜樣的力量是直觀、形象的,對學生的終身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毛澤東的詩詞當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風景,跟隨作者對祖國的熾烈情感和豪情壯志,共同產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壯志情懷;從杜甫的詩歌中感受民生疾苦,感受官僚和封建制度的丑陋和弊端,從而產生憂國憂民的民生情懷和對封建腐敗剝削的憎惡情感;從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感受少年對祖國的影響,從而勵志人生、孜孜不倦。人文精神教育就是在這樣一種欣賞文章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當中,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事跡,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的殷殷愛國志、拳拳愛國情,學生只有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深刻領悟,才能形成高尚的愛國情操、關心民生的仁者之懷,實現人文精神的不斷提高。第二,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念。大學語文有著重要的教書育人功能,因為語文教材中收錄著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反應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現著人民的生活狀態,每一篇文學作品都傳達著樸實無華的生活態度、高尚的情操和平凡偉大的人生哲理。傳統的語文教育中,教師只注重對文章的介紹、講解,而并沒有將文章的背景與作者的思想動態緊密結合,忽視了對文章廣度和寬度的拓展,使得學生的文化視野狹窄、文學素養低下、文學思維僵化,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高,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沒能正確實現智育的目的,也使德育缺失。因此在大學語文教育中,德育應當通過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逐步滲透,比如,學生通過對魯迅文章的學習,了解其棄醫從文的人生經歷,切身感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立身處世的態度。除此之外,中國擁有大量優秀的經典古文教育,如《論語》等,這些古人流傳下來的經典的為人處世之道,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完善自身的修養產生著巨大的正能量,起著蕩滌心靈、領悟人生哲學的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學語文教學以其形象、直觀的特點,在德育滲透中發揮的作用較思想政治教育更勝一籌,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領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結合實踐經歷更深層次的加深,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只有人們自己從內心深處擯棄不高尚、不道德的行為,才能實現有意義的人生。第三,實現教學的情感交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如果讓學生感受到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是失敗的,真正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大學語文教育更是如此,在大學語文課堂上,要達到師生和教材的高度交融,教師不論采取哪種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感覺為學習而學習,而是要自覺自愿的接受知識,達到欣賞文學作品,體會作者情感并且將自己的身心與文章傳遞的正能量進行對比,不斷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有感情的個體,所以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大學語文教育在情感交融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更應當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發揮大學語文教學易于情感交融的優勢,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循循善誘。
二、大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式
第一,課堂教育的有效滲透。大學語文課本的精心編排,通過細心選取的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且大學語文中所選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涉及范圍又較為廣泛。人們之所以重視語文教育是因為不僅能夠獲取豐富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博古通今,博學多才的能力,在這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大學語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已經潛移默化的實現了。通過大學語文課堂教育,使每一個學生均能平等的接受孔孟的治國之道,并了解唐朝繁華盛世局面的原因。通過結合教師的啟發并總結出自己的思想與觀點,可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當中進行合理的運用。課堂教育是大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重要方式,也是主要方式,大學語文教育作為一種可不斷進行探掘的德育寶庫,相關的教師也應當充分合理的利用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念,并指導學生正確的行為方式。第二,課外教育的熏陶。雖然,大學課堂教育十分重要,但是課外教育的熏陶也不容忽視。大學的語文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對課本知識的了解,社會上的事物是不斷的進行發展與變化的,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當今社會,大學教師也應當正確地進行引導學生,使其能夠對一些社會現象形成自我思考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接受固有意識形態的同時,通過對獨立思考、獨立評判等能力的合理培養,學生才能在變化莫測、形態萬千的社會生活中始終保持自我,不迷茫、不盲從,實現大學語文德育教育的動態滲透功能。大學語文教育課外滲透的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方式有課后寫作的德育滲透以及課外閱讀中的德育滲透兩種方式。課后寫作中的德育滲透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了解,還能夠使學生在思想上接受教育。例如在完成《君子安而不忘危》的課程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憂患意識為主題進行寫作,并且要求學生將所搜集的資料進行資源共享,通過討論并加強學生的憂患意識觀念,從而指導學生如何應對實際生活中困難與挑戰。由此,學生既完成了課后寫作任務,也可以得到一次思想洗禮。課外閱讀中的德育滲透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還有助于學生對社會是非觀念的明確,從而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著作、名人傳記等,讓學生在閱讀中接受德育熏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教育因其獨有的文德并舉的特點,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使得德育教育從思想品德和政治課堂上解放出來。大學語文教學具有傳遞高尚的人文精神、引導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實現情感交融的功能,要想實現這些德育滲透的功能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把握好課堂語文教育,更要注重課外教育的熏陶,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張丹綺 單位:太原科技大學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