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影電視
《刮痧》是一部以中國傳統中醫刮痧治療方法為載體,反映了中、西方文化沖突的影片。故事發生在美國圣路易斯,男主人公許大同來美8年,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影片開頭男主人公許大同拿過獎杯發表感言:“8年前我還是一個新移民,站在街頭賣畫為生,不過我相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成為你們中的一員:一個真正的、成功的美國人。今天,這個獎證明了,美國是個充滿機會的地方……我愛你們,我愛美國,這就是我的美國之夢。”這段感言代表了多少去美國尋夢的中國人的心聲。大家都懷揣著夢想去到美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許大同代表了那些成功的中國移民。在美國終于有了成功的事業,同時還擁有了一個漂亮且能干的妻子,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然而,這樣一個讓人羨慕的家庭卻因為一個小小的“刮痧”事件被搞得支離破碎。
因為孩子突發高燒,家里的爺爺剛來美國又不懂英文,看不懂藥名,就突發奇想用了中國傳統的刮痧治療方法為小孫子治病,后來孩子被許大同送到醫院,但卻意外遭到美國兒童保護組織的控告,因為他們認為許大同有虐待兒童的嫌疑。最后,電影輾轉往復,誤會最終是消除了,影片也以大團圓為結局,但看完這部電影很多問題卻值得深思。在中國很簡單的一個刮痧治療法,為什么在西方人眼里就看不懂呢?中、西方文化之間巨大的鴻溝要怎么才能消除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中西醫的文化差異。
一、中西醫文化差異
(一)刮痧原理
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經絡穴位,通過良性刺激,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祛除邪氣,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二)中、西醫的差異
西醫的特點是治療過程中檢查儀器、西藥占主導地位。儀器的性能決定一切,當儀器測不出時就很難做出診斷。西藥的治療結果就是:當人類的技術進步趕不上病菌的進化速度時,人類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中醫始終遵守生命進化的規則,治療用的藥材都是自然生長的,并沒有打破生命進化的平衡。中醫的貢獻對個體的意義不大,但它能讓人類與其他等級的生命達成生命進化的平衡,確保人類種群的健康延續。中醫的治療思想不是征服與毀滅,而是調和與平衡,它的原則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殺死,而在于陰陽平衡下的轉化。因此,中醫特別講究養氣、調氣、理氣。刮痧也就是基于這樣的原理。
(三)中醫是一種“中介醫學”
中醫的所有理論都是以“氣”為中心展開的。氣在中國古代是人們對于自然現象的一種樸素認識。中國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這種樸素的認識被引進醫學領域,在中醫里逐漸形成了氣的概念: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氣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機體,氣散則形滅。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全天下就是一個氣。有了這個氣就運動,就生生不息,就變化不止。這就是中國的哲學家認為的氣一元論。這個世界是氣形成的,在上就是天,為氣,在下就是地,為形。
因此,中醫的著眼點不在人的物質方面,而在人的物質與精神相互關系的方面,它的作用在于溝通物質肉體與人類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調和的作用。如果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構成的,那么,我們就可以看出中醫在自然層次上所處的位置是,物質(西醫)———中介(中醫)———精神。如果說“世界是物質的”哲學觀點導致了西醫的產生,那么導致中醫產生的基本哲學觀點又是什么呢?
(四)中醫中體現的哲學觀
中醫中介的特點,并不是它單獨具有的,它只是中國遠古文化淵源里的一個分支而已,正如西醫代表著物質文明的西方世界,中醫中介的特點也代表著它所屬的那個文明體系,即東方文明的普遍原則。醫者,《易》也,《易》為《易經》,它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總綱,因此整個東方文明也可稱為“中介文明”。實際上,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現,以《周易》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帶有中介的特點,中醫是中介的、刮痧是中介的、針灸是中介的、氣功是中介的、中草藥的原理也是中介的,道家關于人的一切理論也都是中介的,巫術、占卜、相面等都是中介理論的具體操作方法。由于中、西醫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溝通就會出現問題。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庭上當許大同給他們講述“刮痧”原理的時候,在場的美國人非常迷惑,法官也聽不懂他的辯詞,以為他是在胡說八道,甚至于他的辯護律師都不能在這方面理解他。
二、電影《刮痧》中的“文化無意識”
“文化無意識”的概念是李述一于1988年提出的。它是人類無意識現象中的一種在社會文化環境中形成的意識,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支配著人的行為,從而不自覺地、間接地履行著對行為的支配作用。中國由先秦時期百家爭鳴開始,到漢代的獨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倫理觀,講究祖先崇拜、講究尊老愛幼、講究后代的繁衍和家庭觀念,由此也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的很多傳統觀念,只有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中國人才能夠真正地理解其內涵。電影《刮痧》中,許大同身上就體現了很多中國的“文化無意識”。
(一)長幼尊卑的觀念
影片中由于主人公許大同的兒子丹尼斯打了自己上司的兒子,他就當著眾多人的面教訓了丹尼斯,給了他一巴掌。他的上司當場就很困惑,問許大同:“你為什么打孩子呢?”許大同答道:“我打他是為了給你們面子,對你們表示尊重”。他的上司聽了之后覺得很迷惑。這在倡導民主的西方人眼里可能是有點難以理解的,可在中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孩子打架做錯了事,父母教訓批評孩子則是被看做有家教的表現。但在西方人眼里,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民主的人文氛圍,因此,他們認為孩子跟成人一樣享有平等的人權,對孩子不應該隨意批評,更不應該當眾打罵,他們認為應該給予個體平等的尊重。這里,中國人的長幼尊卑的觀念在許大同的文化無意識中顯然起著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