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語文論文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影響,缺乏閱讀
家長和學校盲目地追求升學率,存在學科偏見,“重理輕文”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特征。這樣,在教學中忽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作文教學也被忽視了,學生被捆綁在大量的習題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作文思維進行發散性的啟迪和訓練,造成學生作文創作基礎不佳。雖然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應試教育仍然是當代教育的主流,為了應付各樣的考試,學生的時間被一再壓縮,很少有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和知識拓展,造成學生閱讀量嚴重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作文創作。
(二)閱歷膚淺,缺乏感悟
現在的孩子雖然生活條件好了,但是他們的生活圈子卻越來越窄。他們與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少,與自然的親近成為期盼,高中生活多數是“三點一線”,嚴重缺乏生活閱歷和生活感悟,這十分不利于語文作文創作。學生的活動范圍和視野顯得十分狹小,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書呆子。
二、優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對策探究
(一)擴大閱讀量,擴充寫作素材
語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師教導,更需要學生自覺的進行課內課外閱讀,閱讀是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古人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此可見,擴大高中生的閱讀量是擴充他們寫作素材,造就寫作靈感的重要手段。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應當教育學生明確向課外拓展的重要性,鼓勵和指導學生廣泛地閱讀。在課內,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讀,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有能力讀懂課文或課外書,讓他們學會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學生進行創作熏陶,情感激發,讓學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這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更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二)利用語文課,積累寫作材料
學生在寫作文,特別是在寫議論文的時候,往往覺得沒有什么內容可寫。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面太狹窄,知識貧乏,擁有的寫作資料太少。根據這種情況,在講讀課中,我特別注意將范文中的內容告訴學生作為寫作材料積累。譬如,教師可以把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黃藥眠的《祖國山川頌》、魯迅的《拿來主義》等課文中關于愛國主義方面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英雄事跡、理論闡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紹給學生;對《季氏將伐顓臾》《鴻門宴》中的歷史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頌揚或批判,這樣就為學生寫作以愛國主義和革命理想為內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
(三)改革批改方法,激發寫作積極性
按照傳統的作文批改手法來說,都是教師自己的事,教師全包圓,這樣費時費力,并且批改的精細度也不會提高。其實,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想優化作文教學,作文批改的方式必須改革,其實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全班批改,或輪流批改,或教師批改,或學生批改。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大膽地打破“學生作文教師改”的桎梏,教師給一些適當的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其次,也要教育學生轉變“我寫你改”的舊觀念,要使他們懂得,作文是難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改,是整個寫作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只能指導你怎么改,而不能代替你改。一個不懂改作文的人,將永遠不知道如何寫好作文,培養學生改作文的能力,也會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謹良 單位:江蘇省泗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