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田水利論文
1農業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滴灌就是滴水灌溉技術,它是壓力管道系統將水資源輸送到田間支管、毛管,通過滴頭將水成點滴地、緩慢地、均勻而又定量地浸潤作物根系最發達的區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動區的土壤始終保持在最優含水狀態。滴管不同于傳統的地面灌溉濕潤全面積土壤,因此,滴灌有節約灌溉用水量、促進作物生長和提高產量的作用,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局部灌水技術。滴灌技術的優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般情況下,與渠灌相比,滴灌能節約55%的用水量,與管灌相比,能減少30%的用水量。其節水效果顯著,使90%的水資源得到了充分地使用。
在滴水灌溉的同時利用管道系統即可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施入可溶性化肥,從而減少肥料損失,提高肥效;基本不占用耕地面積,使得耕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大約增加了8%的有效播種面積,作物增產幅度大。比渠灌增產25%,相比管灌增產10%;滴灌適應各種土壤和農作物,基本不受地形的束縛,減少了渠道灌溉工作中的維護修整等工作,降低了勞動強度,勞動力得到節約。農業人員能再從事其他的勞動,改變單一收入模式,提高自身的收入。減少農民在灌溉上的成本和勞力投資,減少了成本也就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類型的改革,加快農業機械化、產業化、現代化的腳步。將農業生產模式轉化為現代化生產模式;合理灌溉既避免了土壤次生鹽堿化的發生,同時也保證了耕地的可持續使用。
2農業水利灌溉中節水存在的問題
對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力度不夠。噴、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沒有在大范圍和大規模中得到應用,局限在經濟作物和示范區域的使用上。灌區和節水灌溉工程的產權關系存在不明現象,管理職責不明確,缺乏必要的監督激勵制度,管理不夠細致,在調度上也存在不靈活的狀況。受經濟因素的影響,節水灌溉在水資源相對充足地方的難以推進,農民對使用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不高。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已建灌溉工程沒有資金進行維護、老化得不到修理,灌溉效益也沒有以往高效,由于后續維護資金短缺,大面積推廣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受到一定的制約。節水灌溉工程設備質量良莠不齊,難以做到標準化、系列化,維修服務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對工程的使用壽命和使用質量產生了影響。
3加快發展節水灌溉的措施
農業節水既是一個工程、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和經濟問題。所以,發展節水灌溉要立足于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全面考慮農業節水問題。目前所使用的節水方式,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型節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規劃,對灌區的地表水和灌區的地下淺水兩種水源統一調度,按照區域進行均衡分析,合理的進行利用;在合理的開采條件和開采強度下,對確定區域內的地下水進行合理的開采。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區域發展井灌,以井補渠,井渠結合發展節水農業。對農業節水進行資金補助,加大對農業節水的投資力度。現行的小型農業節水工程投資主要是農民集體出資,國家采取補助資金的形式給予扶持。因此,相關政府部門要重視發展農業節水工作,力求在政策和資金等各方面加大對農業節水工程的推動和建設力度,引導全民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節水的發展。
4結語
總之,對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增加了農業的效益,使農民的收益增高,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對于農業節水措施的推廣,要立足于農民的成本與增益之上,要充分的調動農民的積極參與性和主動實施性,要讓農民真正的體會到節水灌溉所帶來的好處和節水灌溉能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最終達到以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農業和經濟各方面發展,實現協調發展的目標。
作者:焦玉紅 單位:民勤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