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舞蹈教學論文
一、民間舞蹈教學的由來與發展
1.社會傳承與專業教學
所謂的社會傳承,即不依靠外力,憑借社會基層力量使民間舞蹈獲得傳承。社會傳承形式相對古老,基本上是一種“言傳身教、耳提面命”式的教學過程,這種形式實際上也是由于在民間,舞蹈難以獲得較為精練的語言或其他形式記錄造成的,但是卻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說是民間舞蹈經久不衰的關鍵所在。專業教學相對而言發展較晚,我國古代社會素有“教坊”等一些專門從事舞蹈教學的機構,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間舞蹈教學,起源于新中國成立之后,受到國家和各級地方重視,一些民間舞蹈漸漸被挖掘出來,如:秧歌、藏族舞、蒙古舞等,漸漸形成了一系列相對文化和其他專業教學更具特色的舞蹈專業。
2.未來發展趨勢
我國未來的民間舞蹈教學,正在向著專業化、特色化和系統化發展。一方面,專業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不斷積累了一些經驗,在反復的研究和總結中,不管是教學理論還是教學模式,都將持續進化,最終上升為與美術、音樂等專業課程同等高度;另一方面,不同地方和民族的風格迥異,為了彰顯民族和地域特點,一些原本不甚明顯的元素將會放大,形成能夠代表該民間舞蹈的標識;另外,隨著社會創新思維和多種文化的共同作用,民間舞蹈教學將會嘗試進行創新,納入更多的元素,其中包含不斷涌現的民間生活勞作現狀和其他藝術元素等。
二、民間舞蹈教學的目的與意義
1.弘揚與發展民族文化
無可厚非,民間舞蹈是民族文化的產物,它象征著民間基本的審美觀與世界觀,例如:朝鮮舞便是象征東北朝鮮族人在肢體藝術上的審美標準,以獨特的形體表達朝鮮族人的生活狀態。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將舞蹈視為自身民族具有圖騰性質的藝術形式,利用舞蹈記錄本民族的發展歷程;祭祀先祖、彰顯能力等,將這些民間舞蹈進行提煉,并且以專業教學的形式進行傳播,對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化具有劃時代意義。
2.豐富我國教育體系
民間舞蹈教學豐富了我國教育體系,其主要原因在于:①在理論體系上,它填補了民族文化研究與專門教育的空缺,實現了繼文學、美術等之外的藝術課程拓展,為大學階段的民間文化研究與傳播提供了便利;②在藝術課程方面,成功地將民間舞蹈這一看似“通俗“的藝術形式進行了升華,演變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實現了民間舞蹈這一基礎性藝術形式的教學突破,令教學體系煥然一新。
3.為藝術發展尋求新鮮血液
民間舞蹈需要創新和發展,但是僅僅依靠傳統的藝術環境(基層生活),會受到較多的局限性,固然能夠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但缺乏理論上的總結。進行專門的民間舞蹈教學,能夠較為快速地培養一些新人,同時集中一些具備研究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實現集思廣益,共同討論和研究各類民族民間舞蹈。由此,集考察、對比、研究、分解、融合為一體,不斷為民間舞蹈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4.滿足社會精神文化需求
民間舞傳承自民間,擁有較為深厚的受眾基礎。可以說,民間舞蹈的存在與發展,均是得益于社會廣大的精神文化需求。開設民間舞專門教學,并且不斷努力地完善教學體系,將舞蹈的傳承與創新與社會精神文化需求相結合,是尊重社會發展的表現。綜上所述,民間舞蹈教學與現實環境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民間舞蹈教學的開展和教學體系的完善,都應當與社會生活相結合,才能避免形而上學的風險。
三、民間舞蹈教學的現實問題
雖然我國民間舞蹈教學開設了數十年時間,但仍舊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為我國教學體系固有弊病使然,同樣也受到民間舞蹈這一藝術形式的特殊性影響。主要問題如下:
1.教與學的脫節
既然形成了一定模式的教學程序,為何還存在教與學的脫節。這兩者之間其實并不矛盾,目前所謂的一定的教學程序,不過是在既有的其他科目教學程序的基礎上進行沿用和適當的改變,歸根究底,缺乏能夠完全適用于民間舞蹈教學的環境和模式,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均是以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去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流于形式,則生不能學好,師不能教好。
2.理論與實踐相悖
由于對民間舞蹈的專項研究起步較晚,很多藝術要領和精髓難以用理論形式進行表述,而已有的理論當中,也有可能存在表述失真或不當的情況,致使理論與實踐脫節。在系統的教學過程中,諸如藝術意境等相對高深的問題,縱然以文字進行描述,也難免讓人理解晦澀。因此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要想很好地結合起來,就需要克服表述困難的尷尬局面。
3.脫離了既有的環境
將民間舞蹈教學納入校園教學體系當中,固然能夠為民間舞蹈的發展提供新的環境,但同時脫離了社會環境的舞蹈教學或者說舞蹈藝術,難免會出現一些猶如空中樓閣般的隱患,缺少原生環境的溫陽,民間舞蹈是否能夠一如既往地具備民間氣息,值得思考。
四、民間舞蹈教學實踐的價值所在
1.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的延伸
與其他專業教學一樣,民間舞蹈教學最終是為了培養舞蹈專業人才,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地是了解民間舞蹈、學習如何研究民間舞蹈、如何跳好民舞蹈、如何創新發展民間舞蹈,這本身就是一種技能的傳授與掌握的過程。因此,教學應當重視實踐環節,將舞蹈能力作為一種技能在實踐中進行檢驗。所以,民間舞蹈教學實踐,其機理與其他科目教學實踐一樣,是對傳統意義上教學的一種延伸。
2.增強專業說服力,加深學生印象
民間舞蹈擁有何等功能和意義,但方面地依靠教師的講述是不夠的,唯有向學生提供一個可切身體會的平臺,才能使學生深入地掌握民間舞蹈藝術的精要。以蒙古舞蹈為例,鴻雁展翅的姿勢學生往往不能做到惟妙惟肖,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只能通過教師了解鴻雁的姿態,沒有形成實物映射所激發的靈性。如果說,給予學生機會,深入蒙古復地進行實地調研考察,觀察蒙古動物、觀看蒙古本土居民舞蹈,并向本土居民請教學習,那么學生對蒙古舞的感觸必然加深,則其表演將會更加神似。
3.完成理論與實踐的接軌
前文提及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理論與實踐相悖的情況,開展教學實踐能夠有效地消弭這種不良狀態。一方面,實踐環節有助于檢驗理論,學生在實踐過程通過對比分析能夠自發地找到自身理論理解上的誤區,并參考實踐過程或者總結的經驗,對自身一些問題進行修正;另一方面,教師或者研究者通過實踐環節,能夠發現更多有利于教學改進的因素,加以總結重新修正教學理論。再者,舞蹈教學的目的之一,便是期望學生能夠在日后的社會生活中展現民間舞蹈藝術,教學實踐的過程,便可以看作是學生提前運用理論知識的環節,將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陶冶學生情操
舞蹈對于舞者的情商要求較高,特別是在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學生將會接觸到一些實際的社會現狀,能夠磨礪其意志。同時,在社會大環境中開展藝術實踐,通過環境對學生的藝術素養進行熏陶,為學生提供學習各民族優良傳統的機會,這同樣是人才培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五、民間舞蹈教學實踐的具體實施方案
1.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空間
既然教學實踐環節如此重要,學校方面就應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時間上,考慮到舞蹈藝術需要一定時間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在實踐中可能面臨“二次學習”的過程,因此需要給予學生更多地實踐時間;在空間方面,當竭力聯系一些具備專業環境的單位或組織,例如:各地舞蹈協會、舞蹈藝術單位、劇場等。
2.硬性要求自我總結
自我總結(畢業設計),是學生結業之前的自我評價與成績匯總,同時還是學生在教學實踐環節之后感觸的集合。要求學生在畢業設計中體現出實踐心得,于學生而言,有利于加深其實踐印象,提高實踐效果;與教師而言有助于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便于公正的評價與指導。
六、總結
總而言之,民間舞蹈教學實踐能夠對教學效果起到促進作用,它利用基層真實環境對學者進行檢驗的同時,還附帶傳遞了民間舞蹈的精髓,有益于學者自主深入地探知和掌握舞蹈技巧。明晰民間舞蹈教學實踐的價值所在,有利于廣大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知和創新教學模式,同時在反復的實踐與總結過程中,找出未來民間舞蹈發展之路,為民族文化、藝術的弘揚與發展做貢獻。
作者:文暢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