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美術教育論文
視覺是人類與外界溝通的橋梁,有了觀察能力才能有進一步的感悟能力。美術活動能促使左、右腦協調發展。美術活動既依賴于右腦形象思維對形象信息的加工、改造和想象,又依賴于左腦進行分析、排列和邏輯思考。因此,美術教育培養人的創造能力,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
一、美術教育能夠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眾所周知,科學與藝術是人類兩大創造活動,科學與藝術是推動社會完美發展的雙翼。美術活動與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密不可分。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較之以往產生了深刻的變化,現代社會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方式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美術教育活動可以喚起人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同時也給人的探索以指導,它是人類智慧的源泉。美術素質是現代社會人才形成人文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所不可缺失的,如數學、生物、地理、物理、化學、考古、軍事、醫學等學科研究都需要美術能力,即識圖和以形象示意的表達能力。
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不斷學習、繼續學習的良好品質,這也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浩瀚的知識海洋里,人類傾其所有身心也只能掌握點滴知識,人類只有具備繼續學習的理念,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所收獲。自古文沒有第一、武沒有第二,對美術知識的學習與探索是無止境的。同時,美術教育通過實踐活動培養人敢于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每一次創作,不論是初級階段還是更高層次,都是一次尋求新的表現方法的開始。這個過程循環往復,使人產生不斷學習、探索、創新的欲望與精神,這種精神使人具有潛在的緊迫感,繼而形成繼續學習的觀念意識。
二、美術教育能夠培養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
美術是研究美、創造美的造型藝術,多以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內容為題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要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進行觀察、審美和表現,從而提高對美的形式和內容的感受、鑒賞、評價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敏銳的感知能力。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除了要滿足物質需求外,如衣、食、住、行等,還要在精神審美上獲得滿足。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人往往能夠達到精神與物質、實用與審美相結合,從而提高個人的物質生活品質和精神審美需求。
另外,美術活動可以慰藉人的心靈,避免由于精神空虛而造成的頹廢和墮落。閑余時間,人們賞析美術作品時所產生的共鳴、認同和感動會緩解精神的緊張與壓力,讓自身獲得輕松。人在作畫過程中會自覺進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感悟人生、認識自我、調整自我等境界。任何美術活動都是真正的精神美感的體驗。如何更有效地實施美術教育,是需要美術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探討的課題。新時代需要具有科學與藝術雙翼的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求。
作者:馬艷平 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