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物理教學論文
一、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探究小實驗要想發揮其最大作用,必需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探究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設計通常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分析教學現狀。教學現狀包括三個方面: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作為教學策略的制訂者和實施者的教師,以及作為教學活動中的認識客體的教學資料(在小實驗中就是各種實驗器材和實驗方式)。只有對以上三者進行了周密的考察與研究后,才能比較準確地探究小實驗教學模式的起點。
2.制訂教學目標。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目標具有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制訂探究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目標時應注意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適當地體現出這三個維度。
3.實施教學。教學設計方案在付諸實施之前,必須檢查教學準備是否到位:教師、學生手頭小實驗教學必需的器材是否齊備(如要求學生自備實驗用具,要檢查學生的準備情況);教學組織形式學生是否熟悉(如準備利用小實驗分組探究形式時,要考慮學生是否知道分組的方式和小組成員的分工等)。
4.教學反思與再設計。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的觀察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測驗等渠道得到反饋信息。依據這些信息,教師可以對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做出一個綜合性評價,明確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并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條理化、結構化,變得清晰明了,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5.教學評價。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的評價側重于發展,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差異和發展的可能性,改進教學策略,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發展。其具體功能表現為: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紀錄成長導向等功能。這是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關鍵的環節,因為這個環節不是制作了一個好作品或取得了一個好成績分數所能評價的,評價過程應與學習過程相一致,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突現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強調評價主體互動和參與、評價內容與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評價過程的動態發展。不同的評價反映了不同的側面,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是不可比擬的,所以不應按某中權重對各種評價結果進行合并,不宜給出一個“綜合”的分數或等級,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學生。
對于探究電阻與導體哪些因素有關時,設計的步驟如下:①實驗導入:演示燈泡明暗變化,引出電阻;②提出提問:調查學生電阻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引入電阻認識;③猜想與假設:列出學生所猜想的有關的因素;④設計實驗:根據猜想的量、實驗器材設計;⑤隨堂小實驗:利用鉛筆芯、鐵絲、電壓表、電阻:長度、材料、橫截有關電源、開關、導線等探究實驗;⑥規律小結:“電阻與溫度”帶領學生深入探究,體會探究過程,鞏固探究成果。
二、結語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小實驗探究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產生了積極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增加,提高了教學效率。
作者:胡祥靜 單位:江蘇省盱眙縣舊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