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LC控制系統設計原則及步驟
1.1PLC控制系統設計原則
電氣操縱體系的關鍵宗旨是保證被操縱目標技術需求能夠獲得滿足,推動制造速度以及商品品質能夠有更大的提高。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操縱體系的策劃程序中,大多要按照下面的幾項標準:第一,完整性標準,就是保證工業制造程序和機器設施操縱需求能夠獲得滿足。第二,經濟性標準,要求策劃出的體系不僅簡便還實用。第三,可靠性標準,就是所策劃出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體系工作安穩安全。第四,發展性標準,就是對制造技術的前進要進行整體性的思考,尤其在通信功能和I/O接口等部分提前保留能夠前進的空間。以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所承受的操縱使命為關鍵根據,深入解析被操縱目標的制造技術和特征。在操縱規模部分,要憑借體系中I/O設施的數量對操縱體系的操縱規模開展權衡,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操縱體系在操縱規模較大,尤其是使用開關進行操縱的設施量多的狀況;在可靠性部分,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主要適合在I/O數量低于二十的狀況;在技術繁瑣程序部分,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在技術繁瑣系數較高的狀況下表現的最明顯;在對資料處置的效率部分,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主要適合在數據處置速度有限,并且關鍵是工業程序操作的地方。
1.2PLC控制系統設計步驟
PLC控制系統設計主要涉及到硬件及軟件兩個方面,硬件設計主要針對的是PLC外部設備,軟件設計主要針對的是PLC應用程序。PLC控制系統設計步驟主要有以下四步。(1)了解并熟悉被控對象。進行控制系統設計工作的前提是對被控系統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設計人員需要到現場進行實地調研,收集相關資料,同時與操作人員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全面了解被控對象的功能、動作時序、條件、電氣系統和機械及液壓之間的關系、PLC相互間是否聯網、系統工作方式以及人機界面等相關內容。(2)選擇硬件。關于I/O設備,主要涉及到按鈕、轉換開關、位置開關以及相應的傳感器等輸入設備,電磁閥、繼電器、接觸器、信號指示燈以及相應的執行器等輸出設備;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主要包括110模塊、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型號、容量以及電源等;I/O端口分配,在分配I/O通道的時候,需要提供含有I/O編號、名稱、設備代碼以及功能等相關信息在內的I/O通道分配表;PLC外圍硬件線路圖的繪制;分配定時器、計數器以及相關的內部輔助繼電器地址。(3)操縱程序的編制。要根據操縱體系詳細需求為關鍵,選取適宜的操縱方式對PLC的程序軟件開展策劃。在編制程序軟件時一定要以保證操縱要求能夠全部實現,對有關操縱性能和全部工作程序一一的進行編制,對體系確定的性能開展健全,普遍情況下,程序的編寫差不多關系到初始化軟件、檢查、事故判斷以及顯示軟件、保護劑連鎖軟件等。(4)程序的調節,關鍵包含模擬和現場調節兩個部分,這里面,針對模擬調節來講,以現場信號形成模式為根據,能夠劃分為硬件和軟件模擬法兩類。
2PLC控制系統軟件設計方案
PLC控制系統編程軟件。在確定PLC編程語言的時候主要要考慮編寫及調試的便利性,PLC編程語言主要是面向客戶,在實踐中比較常見的PLC編程語言主要有梯形圖編程語言和指令語句表編程語言兩種。其中,梯形圖編程語言的應用范圍最為廣泛,基礎是原繼電器一接觸器控制系統的繼電器梯形圖,需要提醒的是,圖中的連線代表相互間的邏輯關系。梯形圖編程格式為:編寫順序為由上到下,各行由左到右,PLC程序執行順序與梯形圖編寫順序之間沒有差別;梯形圖左垂直線為起始母線,有垂直線為終止母線,各個邏輯行需始于起始母線,終于繼電器線圈或終止母線;線圈和起始母線之間必須有觸點,但和終止母線間不得有觸點。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PLC編程語言就是指令語句表編程語言,和計算機匯編語言近似,助記符語言XCPLC指令的表達也是借助便于記憶的文字符號實現的。同一廠家推出的PLC產品,助記符語言和梯形圖語言之間是能夠進行轉換的。助記符語言和梯形圖語言的適用范圍有一定區別,一般情況下,主要是在手持編程器中使用助記符語言,而計算機編程過程中主要使用梯形圖語言。
3結束語
總之,伴隨著制造自動化水準的持續提升,憑借機床電氣操縱的自動化體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PLC主要擁有下面所列的優勢:安穩穩定、能夠抵御強阻礙,程序編寫簡便,性能出色,能源使用量少,在現階段工業自動化操縱中被越來越多的地方使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具有積極的前進空間。
作者:蔡清水 單位: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熱軋薄板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