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理念的創新
大學語文課程作為一種高等的教育必須要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研究、探討能力。這是學生自主性的體現。自己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使問題得到解決。大學語文作為一門公共科目在教受的過程的也需要結合著各個專業的特點。作為大學課程里的科目,課程的設立也滲透著專業傾向,在教學過程中也有著各自的教學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我們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將教學質量提升,在教學過程中將各自的專業知識融入其中,一定不要牽強附會。
二、課程教授方法的創新
課程實踐的創新實際上包括一種形式的創新。教授的方式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講座、訪談等表現形式都可以很好的起到教育作用。根據計劃,做到有針對性的通過專題來開展講座和訪談,不僅提供了許多可以鑒賞的范例,同時也是教改方式上的一種舉措。另外,除了講座、訪談以外,我們還需要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參與進來,學習本來就是一種個人能力的構建。在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自信感樹立起來,使學生成為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探索者。正因如此,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積極引導。要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一本書的學習方法,根據不同專業特點變通不同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求知欲望來進行自主學習。只要依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課堂上進行可以自圓其說的闡述和說明的都應得到鼓勵。從學生角度上來講,我們還需要將參與方式多元化處理。
例如舉行演講等方式,使學生的觀點和研究成果得到分享,并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大學生的培養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輸入更是其語言運用能力的增強和提升。老師們要在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聯想和發散思維,多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們個性化的多說多表達,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分享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形式上不拘泥為演講,小組討論也有這種效果,并且還可以使更多數人同時廣泛的參與表達。除了人為的活動,我們也可以依靠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支撐我們的教學效果。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視聽可以刺激大腦感知和記憶,視聽的組合運用對記憶力也是十分有好處的。盡量多的將包含視聽元素的內容引進課堂,創建多媒體教學機制,用畫面、聲音等元素營造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氛圍,使學生可以在情景中體驗文學的內涵和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體驗文學藝術的魅力。
三、重視多元化的差異和融合
為了更好的適應全球化趨勢,為了可以使學生們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獲得不同一般的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脫穎而出,我們在平時的課程教授過程中就要融入多元化的元素,將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編入教材,通過在課上的學習使其可以對多元的文化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認知。例如,現在的教材中就有許多外國文學家的作品被選入。這些文章十分實用,并且有代表性,例如波得.法布爾的《如何談論世界》。這篇文章通過舉例的方法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進行深入探討。它不僅有其文學意義,更加有實用意義。例如在這篇文章中蘊涵了如何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通過簡化之后獲得有序的篩檢歸類信息。此外還有羅賓.拉科夫的《言如其人》,安東尼.布蘭特的《送禮的藝術》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在全球化的大形勢影響下,大學語文的課程創新改革面臨著重大挑戰。教改的意義和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的眼光、意識、以及拓展國際視野。我們要把這些元素都融入到教學改革的任務中去。深化思想,堅持創新。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可以適應全球發展和挑戰的全面型人才。
作者:郭華 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