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數學論文
一、根據新課標要求不同,設計形式不同的個性化作業
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這些要求體現了現代教育的精神,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由原來被動、機械地接受教師信息的“容器”變為主動、有選擇性的,能夠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設置各種形式的作業,不僅要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還要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的作業自己做主。例如,我在講“對數函數”時為了讓學生記住函數的圖像,布置了如下作業。
1.在練習本上把對數函數的圖像畫兩遍。
2.在計算機上畫出對數函數的圖像。
3.舉出生活中哪種現象和對數函數的圖像一樣。我要求學生三選一。學生選擇的結果是很令人意外,他們很少選擇第一題和第二題,盡管這兩道題比第三題要容易。因為,第三題與生活的關系密切,學生感到很熟悉,因此,他們更多地選擇了這道題,并且舉出了很多例子:有的學生說函數圖像像柳樹垂下的枝條;有的學生說像擲出去的沙包留下的痕跡;有的說像被風吹過的麥苗。這樣,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竟然有了詩情畫意,編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在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開闊了視野,增強了應用知識的能力。這樣的學習過程使高中數學學習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充滿了靈性,學生學習變成了享受。
二、根據模塊教學不同,設計不同類型的個性化作業
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是以模塊為單位設置課程的,每個模塊要求的知識基礎和能力不盡相同。同樣的學生每一個模塊的基礎并不同,可能在某一個模塊中的學習和接受能力很好,但在另外的一個模塊中學習就會感到吃力。而且,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個模塊中的基礎和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講授每一個模塊的時候,教師都應該仔細了解學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在布置做作業的時候精心準備,尤其是對學習本模塊知識儲備和知識能力不達標的學生,教師要提前布置相關知識的作業,為其后繼學習做好充分準備,給學生學好本模塊提供良好的機會。
三、根據教學任務不同,設計不同目的的個性化作業
高中數學是基礎性的,它是高中其他理科如物理、化學等的基礎。但是由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愛好并不相同,知識能力也不一樣,因此,他們對數學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為此,我針對這樣的具體情況設置了幾個活動小組,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應用意識。例如,針對喜歡建模的學生,開設“數學建模”小組;針對喜歡計算機的學生,開設“數學與計算機”小組;針對喜歡制圖繪畫的學生,開設“手工制作”小組;等等。能把學生的愛好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興趣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使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四、總結
總之,學好數學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渴求,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個性化作業,讓作業成為課堂教學的無限延伸,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去感受數學,學習數學,熱愛數學。
作者:陶來舟 單位: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