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負面效應
(一)群眾利益和政府信譽受損
地方縣級政府的赤字財政往往是寅吃卯糧、父債子還,欠的是被征地農民、工程項目承包商和農民工、城市社會保障的錢,欠的錢要么是少給、要么是以后還,損害的是群眾的利益。特別是城郊農民土地被征以后,往往土地賠償費用很低,他們又缺少專業技能和就業門路,生活比較艱難,常常使群眾對政府的信譽產生懷疑,引起對政府和社會的不滿,降低了政府的威信。
(二)形成惡性循環
由于上述機制的作用,地方財政老賬還不了,新債又增加,造成赤字逐年加大。特別是越往后欠債還本付息的任務越大,新增加建設的規模也越大,遠遠超過當地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導致赤字滾雪球般增大,這種現象在縣、鄉一級日趨嚴重。而且政府換屆后,會出現后任不接前任債的現象,欠債久拖不還,造成政府信任危機,影響社會穩定。
二、對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啟示
(一)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運行,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關系:
1.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關系簡單來說,財政支大于收,即出現財政赤字,就意味著財政支出靠借債來維持,這種狀況可能會導致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不平衡,進而引發通貨膨脹。因此,必須處理好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關系,把財政赤字保證在可控范圍內。
2.處理好強化支柱產業競爭力與產業多元化的關系支柱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形成產業集群,只有形成產業集群,才能規避風險,提高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使其長遠地成為支柱產業,在同一地區集中了大批生產同類產品或相關產品的企業形成的產業集群,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在強化支柱產業的同時,也必須重視產業多元化,因為多元化產業可以把生產能力或技術轉移到另一種經營中去,并把不同的經營內容結合在一起,降低成本,提高企業信譽和競爭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處理好自力更生與外來經濟的關系自力更生與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一方面,自力更生是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我國具體應采取的措施
1.必須正確處理好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關系,量入為出,盡量減少財政赤字。
2.想辦法化解歷史債務,如穩步解決拖欠教師工資等問題,逐步償還在城市建設方面的債務金額。
3.處理好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量力而行,防止出現借貸消費繼續蔓延,尤其要加強對縣級政府擔保貸款的管理,防止政府貸款規模繼續擴大。把利用外資保持在可控的范圍,在應對危機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
4.改進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評價辦法。對地方官員政績的評價必須做到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政治評價與經濟評價相結合,投入與產出評價相結合,短期責任與長期責任相結合,政績評語與問題評語相結合,組織部門評價與社會公眾評價相結合。真正使地方官員自覺約束執政行為,減少形象工程等利己性支出,減少短期行為,切實能對財政支出、負債和赤字負責,對所上項目負責,對當地百姓負責,對政府和社會負責。
5.從根本上來說,是要發展地方經濟。實行產業多元化并強化支柱產業的競爭力。支柱產業是縣區現代化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做強做大適宜本地區的支柱產業,打造特色強縣,并重視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不失為改變落后經濟狀況,建設和諧社會,發展縣域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
作者:史雅潔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