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計算機硬件維護的積極作用
計算機硬件的維護主要分為兩種途徑,一是對于集中上課的情況,比如學校計算機教學和計算機輔導班的教學,要使用專職的維護人員。因為這類情況,學習者比較集中而且數量相對來說也比較大,因此,多采用機房教課的模式,由于計算機屬于公共財產,因此讓學習者進行計算機維護的可能性不大,還有就是計算機的數量較多,讓教師獨自進行維護會比較艱難,既不能保證維護效率,也不能保證維護質量,而專職的的維護人員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工作,能最大程度延長計算機硬件的使用年限。二是使用個人計算機的學習者,教學大多通過網絡視頻授課或者DVD播放聽講,因此學習者大多處于比較私人的環境之中,受到外界的影響比較小,因此便于對計算機硬件進行維護。但是不利的方面是學習者的計算機知識廣度不足,因此維護行為的專業性可能不夠,從事降低了對問題的解決力度,基于這種情況,學習者在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之后,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對計算機維護方面的知識進行查詢和了解,確保能夠進行日常簡單的計算機硬件維護工作。
2對計算機相關軟件開發的積極作用
計算機技術的教學基礎就是相關軟件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因此可以說計算機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當今社會的信息化建設步伐日益加快,計算機行業的相關知識激增,每天都會研究出新的電腦技能和軟件。從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誕生到如今個人計算機的普及,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微軟公司Windows窗口系統的研發,計算機僅僅用了60余年就成為科學技術走向的領導者,并且進入了全盛時期,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信誓旦旦的說可以在生活中絲毫不使用計算機。計算機最初使用的軟件只是為了滿足軍用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要求的不斷提高,計算機軟件的研發范圍越來越大,涉及工作和娛樂的多個方面,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應用于上機訓練的計算機軟件業日益增多,尤其是在計算機技術教學中實施加強上機訓練的教學手段,更是為訓練軟件提供了更多人次使用的可能性。
由于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要想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計算機上機訓練的軟件開發就要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訓練的項目要由淺入深逐步增加難度,并且數量也不易過多,可以拆分成幾個單元共同完成訓練的內容。此外,訓練軟件中不能一味的只是枯燥乏味的訓練內容,還應加入一些具有訓練功能的智益游戲,比如進行打字速度的訓練時,可以組織同在一個局域網的學習者進行打字比賽,獲勝者由電腦依照系統設置做出獎勵;還有C語言或者VB編程的訓練,因為有著比較大的枯燥性,因此軟件的開發者可以引入問題情景或者是列舉實例進行講解。加強上機訓練對于相關軟件開發的促進作用還表現在可以為研發工作提供改進建議,學習者在進行上機操作時能夠發現軟件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其提出的意見也最符合軟件改進需求,是研發人員收集資料的一條有效途徑。
3對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積極作用
興趣是學習者學習知識技能最好的老師,縱觀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他們所取得成就的領域正是其興趣所在,因此參與計算機技術教學的教育者要努力尋找能夠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的方法。加強上機訓練從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學習的枯燥性,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可以很大程度的激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者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因為學習者的學習質量不僅僅與教師的教學水平相關,更多的是依靠學習者自身的學習能力。
教師只是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的指引者,真正的學習還需要學習者根據自身學習的需求進行自主學習,上機訓練可以為學生營造多種不同學習場景,從而激發學生進行知識點和操作技能研究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向老師求救,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記憶和熟練程度,在以后進行相關的操作或者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學習者就可以運用應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獨立解決。而提高學習者學習興趣的方法分為兩種,一是在進行上機操作訓練時,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學習任務,比如說在進行打字訓練時,要求學習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每分鐘的打字數量提升到一個固定數值,按時或者優先完成的由教師進行表揚,沒能按時完成者則由老師分析原因后再獨自加強訓練。二是軟件開發的模式和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要能夠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學生,要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與學生學習需求的結合,這一點在文章前半部分做了詳細的介紹,在這里就不再進行詳細分析了。
4對教學形式改革的積極作用
計算機技術教學的教授對象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計算機或者相關專業的學習者,二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習者。計算機專業及其相關領域的學習者對于計算機技術的學習要求較高,比如要求在學習末期要能掌握編程或者能應用計算機進行光子、量子和生物等高新行業的研究,而非計算機的學習者一般要求不高,僅僅要求自身能夠熟練操作電腦并能夠使用電腦進行文字處理、表格制作、幻燈片播放、瀏覽網頁、網上交流和接受郵件等等一些基礎項目。綜上所述,傳統的無差別式教育已經落后,計算機技術教學迫切需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因此分層次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由于在進行學員招收時,每個學習者的基礎不同,有的人在小學或者中學就已經接觸到了計算機,而有些人因為條件因素的限制,在之前并沒有任何計算機基礎,因此在進行班級編排時要依據學習者的基礎進行分班,尤其是對于零基礎的學員要進行小班教學,安排具有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因材施教,因人教育,逐步深入,循序漸進,盡量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趕上正常的教學進度。
對于有一定計算機技術基礎的學習者,老師可以不用費力費時的進行基本計算機技術的教學,應該采用提問或者示范操作的方式,幫助學習者回憶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術,同時還可以達到引出新的學習內容的目的,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從而擴展學習者的知識廣度,使得能夠快速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進度和質量。此外,教師除了進行傳統計算機技術的教學以外,還要向學生講解一些先進而又實用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幫助學生建立起時時關注先進技術發展的意識和提升對于技術的理解和認知,繼而能夠提高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使教學任務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
5對計算機教學方法創新的積極作用
怎樣對學生的上機訓練效果進行評估,一直是困擾著教師的一大難題,因為學習者的能力程度不同,因此上機訓練的項目和難度也不同,這就為評估工作帶來了難度和較大的工作量,傳統一個標準、一種方法的評估模式應經被時代所拋棄,現在必須要對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創新。對于訓練結果的評估可以使用比較法,教師可以在布置教學任務之前就把訓練結果的標準制定好,分條分步的寫出評估標準,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自評的方式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教師也能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地方,對以后教學模式的改進有著積極作用。此外,還可以運用競賽法和進步錯進法輔助教學,只有不斷地競爭才有不斷地進步,具體做法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給與適量的小組和個人訓練任務,并每次訓練之前,公布上次比賽的小組名次和個人的前三名,從而給學習者營造出一種優勝劣汰的學習氛圍。
還有就是可以給學習者展現兩種學習情況的對比表格,一是自身的縱向對比,通過對比可以了解自己在截至目前為止學習中的進步或者退步情況,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查漏補缺,最終使整個學習內容都能完全掌握;二是縱向對比,把每一次上機訓練的成果同其他一起進行訓練的學習者的成果進行比較,是學習者對自己的排名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能激起其奮斗欲望,不斷努力學習謀求進步,從而實現學習者之間的良性競爭關系。還應注意的一點事,對于有進步或者是優秀的學習者,要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或者是物質獎勵,比如說可以在上機訓練時集中對值得表揚的學員進行表彰,同時頒發一些小的獎勵,像鋼筆或者是U盤之類的,這樣可以增加學員對于榮譽和獎勵的渴望,從而使計算機技術的教學更加容易開展。
6結束語
上機訓練對于計算機技術教學的促進作用遠遠不止以上所提到的,但歸于一點就是上機訓練必須貫穿與整個教學過程,在實踐性的教學中,提高學習者的創造性思維,從而能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的知識技能。希望本文所分析的這些方面,能給今后的計算機教育教學有所幫助和啟示。
作者:闞錦濤 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計算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