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
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閱讀的種類,可以有多種方法。如從閱讀的深淺度來劃分,可以將閱讀分為淺閱讀和深閱讀。人們把暢銷書、勵志書、電子小說、歷史和雜志等一些消遣性讀物當做淺層次閱讀,淺嘗輒止,目的就是獲得心理上的愉悅;而對于一些專業書、管理書和考試培訓書,則是進行深層次的閱讀,目的是強化自己在這一知識層面的系統知識,也就是說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如果從閱讀的范圍來劃分,可以分為泛讀和精典閱讀。很多人大量閱讀各行各業的書籍,涉獵范圍不可謂不廣,目的就是為拓寬知識面;而一些人偏愛某一學科或某一類作品,反復閱讀、探討、研究,目的就是成為專家。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更加認可臺灣著名出版人郝明義先生的飲食閱讀。在郝明義先生看來,閱讀分為4類:一是“主食閱讀”,又稱為“生存需求的閱讀”,簡單來說,就是為了生存。二是“美食閱讀”,又稱為“思想需求的閱讀”,是為了提升素養、豐富思想,是一種追求思想境界的閱讀。三是“蔬果閱讀”,又稱為“工具需求的閱讀”,是為了幫助查證閱讀過程中的字義、詞義、典故而進行的閱讀。四是“甜食閱讀”,又稱為“休閑需求的閱讀”,是為了消遣娛樂,讓人們盡可能地放松。這種飲食閱讀分類法,可以說既精典又全面。而4種飲食閱讀,不論哪一種缺乏,都會造成營養匱乏狀態,飲食如此,閱讀也一樣。
2大學生閱讀
2.1大學生閱讀的目的
課外書是多數大學生閱讀的首選,但對于大學生的閱讀目的,卻是各不相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閱讀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充實自己的業余時間。二是補充、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三是為了考研或四、六級英語考試。四是由于大學圖書館的條件、設施和環境都很好,所以在閱讀場所中圖書館是占絕對優勢的,很多學生選擇在圖書館自習或上網,感受大學圖書館的氛圍。五是為了消遣,打發多余的時間
2.2大學生閱讀的方式
隨著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在呈現多元化趨勢。這種傳統閱讀方式和新型的現代化閱讀方式并存的格局,讓人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1)紙質印刷品仍然是大學生閱讀的重要選擇對象。雖然攜帶圖書或雜志有些不方便,但這種傳統的閱讀方式讓人感覺很放松、很踏實。
(2)網絡在線閱讀已經成為大學生閱讀的主流。互聯網上有著豐富的圖書資源,只需輕擊鍵盤,所需要的信息就呈現在我們眼前。即使是各種各樣網絡小說的在線收費閱讀,也吸引了不少閱讀者的興趣。還有不少電子雜志也利用這個炙手可熱的網絡發行平臺,把文字、聲音、圖像、視頻、游戲、超級鏈接和及時互動等元素融入其中,使之成為一種休閑、時尚、享受的閱讀方式。
(3)手機閱讀和掌上電子閱讀器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網絡閱讀雖然省時省錢,但也需要有電腦這個硬件條件,于是,手機閱讀悄然興起,并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很多網站開發了手機書城,并在網絡上提供了可供手機下載的PDF、JAR、TXT等文本格式。而對于電子閱讀器,是一種內置上網芯片、便于攜帶的閱讀器,它可以從互聯網上購買及下載數字化的圖書,內存容量很大,一次可以儲存大約30本傳統圖書的信息。由此可見,這兩種閱讀方式都使閱讀更方便易行,同時有效地利用了生活中零散的時間。
(4)有聲閱讀是一種讓眼睛閑下來的閱讀。生活節奏的加快,讓那些不能靜下心來讀書的大學生們選擇了在走路、吃飯時閱讀,他們利用MP3、MP4、Flash等多媒體方式進行閱讀,這種聽書式的閱讀只需支付少量的費用或者免費,在相關網站尋找相關書目,就可以讓眼睛休息,即使在走路、吃飯時也可以閱讀。
2.3大學生的閱讀傾向
(1)文學作品備受青睞。大學生接受事物能力強,他們對新生事物抱有一種新鮮、獵奇的態度,因此在閱讀方式上更傾向于網絡閱讀和手機閱讀。由于網絡小說帶來的視覺和感觀上的沖擊,往往使他們忽略了文學名著的思想內涵和永恒的魅力,而更傾向于網絡小說,但我們更希望大學生能多做經典閱讀,體會中外名著的廣博與精深,這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2)考研類讀者劇增。無論是為了獲得高學位還是便于就業抑或是一種從眾心理,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考研,而各大學圖書館也相對增加了考研類圖書的采購量,但仍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借閱量。不論是從眾心理還是便于就業,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素養,也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
(3)英語過級考試資料成為必讀之物。由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與畢業后找工作的滿意度息息相關,大學生對四、六級考試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各種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習題、測試、參考書等,都成為大學生的必讀之物,而各大學圖書館的類似圖書也身價倍增,成為各類書籍中的搶手貨。
(4)專業輔導和參考書占有一席之地。不少大學生在課后翻閱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工具書來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對未來的工作和發展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5)交叉學科逐漸成為熱點。計算機、法律、經濟和文娛等學科由于貼近生活,頗受學生的關注,很多學生選修這些學科,不僅完善了自身的知識體系,同時還提高了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這對自身和社會都是有益無害的。
2.4大學生對閱讀應持有的態度
圖書的本質是要反映出內容的深刻和文化的沉淀。雖然現在不少圖書的內容變得越來越浮華而且大有嘩眾取寵之意,更多的是娛樂性,但傳統的圖書閱讀更利于人們的抽象思維,書的內容和情節都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而新型閱讀方式雖然方便、省力、省時,甚至有著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但它只是形象思維的過濾,逐漸就會形成思維的鈍化,長期流俗于這種現代閱讀方式,人們的知識面也許會拓寬,但知識的積累卻越來越少。這種急功近利的閱讀方式無疑會使現代人變得更加浮躁,這對于提高國民素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大學生一定要正確認識傳統閱讀和現代閱讀,公正客觀地對待二者之間的取舍,使自己的受益達到最大化。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高爾基也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理所當然是認識世界及提升自我的最基本途徑之一。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在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我們需要新型的現代閱讀帶我們走進更廣闊的信息空間,但對待新型閱讀,我們也要合理地過慮和篩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有一個合適的尺度去對待和閱讀這些書籍,這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面臨的考驗。只要能夠合理利用傳統閱讀和現代閱讀,相信每個大學生都會受益匪淺。
3由大學生閱讀引發的思考
(1)網絡環境下的大學圖書館館藏建設。針對學校的辦學規模和發展方向,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圖書資源配置。各專業上要有傾向性,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統籌兼顧。根據讀者的數量和對資源的需求,合理分配紙質文獻、電子文獻和網絡信息資源配置,及時補充館藏、更新館藏,做到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要。
(2)網絡環境下的大學圖書館閱讀輔導。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方便的借閱環境。聯機檢索、網絡查詢大大方便了讀者,圖書館應責無旁貸的承擔起讀者文獻檢索和閱讀的培訓工作。在網下,可以通過文檢課或座談會的形式和大學生進行講解和溝通,了解讀者的需求并做好書目推薦工作;在網上,可以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和信息反饋平臺等,使學生熟悉和掌握數據庫的應用以及文獻檢索;還可以設立信息發布平臺,及時準確地向學生發布最新消息、動態。
(3)大學圖書館館員素質的提高。大學圖書館的館員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及時了解社會動態和大學生的閱讀傾向,根據大學生的閱讀傾向制定相應的對策。更為重要的是,館員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外語和計算機的運用,都需要很好的掌握,這樣才能從容面對讀者的各種問題。
4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閱讀的多樣性和多元化不僅是大學生這個文化群體的主要特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而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正確引導、積極鼓勵。正確的引導就是從大學生一踏入大學校門時就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意識,合理把握閱讀的方向;積極的鼓勵就是多鼓勵學生讀好書,提倡經典閱讀。
作者:王丹梅 單位:遼東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