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在廣告設計中的作用
色彩的冷暖感:廣告中鮮明的色調能給人們冷暖的感覺,色彩本無冷暖,色彩的冷暖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的感覺。如看見黃、紅色,就好像產生暖烘烘的感覺,這就是色彩的冷暖。而“冷暖”對廣告的色彩設計卻尤為重要,運用廣告的色彩設計中的冷暖色調把受眾的感覺帶入一種境界,使對廣告的產品產生好感。色彩的空間感:廣告畫面的空間感一是靠圖形形象的透視,另外就是靠色彩而產生。色彩感覺是依附于某種形體與空間形式之上的,在多項媒體的廣告設計中可以運用這些空間的感覺,如招貼、報紙等廣告的環境比較差時,利用色彩的進退感能夠讓廣告突顯出來,使廣告能夠在感覺上逼近受眾。色彩的輕重感:淡色的物體感覺輕,如棉花、花瓣等,重色的物體如鐵、煤炭等,這些輕重感與明度有關,長期以來就在人們的心理中形成了明亮色輕、灰暗色重的感覺經驗。在進行廣告設計的時候運用色彩的輕重,配合廣告主題進行處理就可達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還可以把原有物體的輕重感覺加以轉換,而使色彩的輕重感成為廣告創意的素材。
二、色彩在廣告設計中的原則
廣告設計中色彩要整體把握,突出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注重色彩表達的情感,還要注意色彩之間的整體統一,使廣告的意念或商品的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色彩在廣告設計中的主要原則有以下幾點:注目性原則:廣告在發布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吸引人的眼球,如果不能引人注意,廣告內容再好,也是失敗的廣告。識別性原則:廣告色彩應該與廣告的主題相吻合,使人易于識別和理解。個性原則:廣告不能千篇一律,每則廣告或每一時期的廣告應該要有自己的個性風格和時代特色,這樣才能使消費者在廣告的個性中感受廣告的魅力。情感性原則:廣告創意上應該在“情”字上下功夫,廣告色彩的設計應該為了“情”增添“煽情”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在設計時充分考慮色彩給人的感覺和聯想,并引發某種生理感應,使受眾的情緒被廣告激發起來,這樣,廣告就一定會取得傳情達意的效果。審美性原則:廣告色彩要注重色彩形式的審美,也就是說,在色彩與色彩的組合搭配中,在廣告色彩與環境的搭配中展示色彩完美境界,給人帶來精神上的享受。
三、廣告設計中影響色彩運用的因素
廣告設計中影響色彩運用的因素很多,主要從社會群體因素、色彩與產品的關系、色彩與產品生命周期的關系等方面進行闡述:
1、社會群體因素
社會群體是指人們年齡、性別、職業、生活環境以及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社會群體,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這些偏差有時是微小的,但有時就有可能是巨大的,而且不同的社會群體其行為方式也有所不同。生活環境:人們由于生活環境的因素而產生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對于色彩的想象和聯想也有很大的區別,如北方和南方的人們對色彩的喜好就有一定的區別,北方人喜好暖色系列,而南方人喜歡冷色系列。年齡和性別:青少年陽光,充滿活力,偏向于鮮明的色彩。而中老年人偏向于穩重的色彩;男女喜歡的色彩差別很大,女性一般喜歡溫馨和諧的暖色調,而男性偏向于硬色調,表現得有男人氣概。職業:職業不同,人們的審美意識也有巨大的差異,對廣告色彩的鑒賞更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一般情況下,工人偏向于鮮艷的色彩,而知識分子更愿意柔和的色彩。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環境的異同,導致人們對色彩的理解也有較大的不同,特別是民族宗教信仰不同更是對某些色彩產生禁忌,在進行廣告設計時我們要很好地把握。
2、色彩與產品生命周期的關系
產品一般都會有被淘汰的時候,從新產品上市到被市場淘汰的過程稱之為產品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4個階段。在廣告設計時每一時期的特性與色彩設計均有著相對應的關系:導入期:導入期是指新產品進入市場,消費者對產品還不了解,廣告的策略是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在廣告設計之時,盡量采用原色來展現產品,使消費者印象更深刻。成長期:這一階段的產品已在市場上初步站住腳跟,銷售開始明顯增長,廣告的策略為鞏固已有市場,繼續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成熟期:這一時期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已較高,已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廣告策略是保護已有市場占有率,使消費者忠誠本產品品牌,這就必須滿足消費者更多的心理需求。衰退期:這一時期市場已達到飽和狀態,消費者的購買意識不斷地在追新求變,原有的產品功能已不能滿足所需,必須根據新的市場需求,革新技術,創新功能,使產品更新換代,到新產品上市之時,很自然的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
四、結語
色彩的運用是廣告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它在廣告設計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廣告色彩是否得當,與審美情趣、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系。在廣告設計中注重色彩的情感表達,還要注意色彩之間的整體統一,使廣告的意念或商品的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還要注重廣告的內容和消費者對色彩的偏好,以強烈的視覺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實現廣告的最大效果。所以,我們要不斷從各個方面的去感悟色彩、把握色彩,從而更好的駕馭色彩,從而設計出出色的廣告作品來。
作者:張楚婷 單位:吉林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