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英語論文
一、第一輪英語課堂總復習的常見問題
(一)機械重復課本
第一輪英語課堂復習雖然是緊緊圍繞課本開展的,但教師應當參照往年的考試大綱對課本上的知識點有所篩選,從而去粗取精。有些教師力求在第一輪復習時面面俱到,對大部分學生爛熟于胸的知識點甚至是初中的基本知識點也要再三強調。還有的教師認為第一輪復習就是給學生毫無止境地補充知識,把某些生僻的,或者是考綱回避的知識點也傳遞給學生。例如,部分教師在講解短語breakup和breakdown的區別時甚至細化到breakdown指化學分解,breakup指物理分解。以上兩種情況無疑會占用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同時還讓教學工作顯得冗長繁雜,也不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梳理知識點。因此,教師必須在備課過程中對課本涉及的知識點作大致篩選。篩選的根據應當包括近五年的考試大綱,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優秀的模擬試題及自身的教學經驗。教師還應當利用教研組會議等研討會分享各自對高考英語的認識和體會。
(二)忽視基礎練習
雖然第一輪課堂復習是針對基礎的復習,但有些教師缺少對“基礎“這一概念的清醒認識。眾所周知,語音,詞匯和語法是語言的三大要素。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沒有詞匯的積累,人們除了借助肢體語言外幾乎不能表達事物。在高考英語中,對語音的考察主要由聽力部分別來完成,而對詞匯的考察則貫穿始終。任何一個句子中的生詞都可能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不利影響。有些教師過于重視課本中出現的語法現象,忽視了詞匯練習。還有些教師認為詞匯的講解應當側重詞法學習,尤其是該詞引申出的短語和固定搭配,考單詞這種”小事”沒必要放到課堂上來做。對于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的單詞,詞組,教師應當利用早讀,晚自習及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考察。教師可以為學生多設計一些鞏固基礎尤其是強調詞形,讀音的題目,適當減少完型填空,閱讀等綜合題。
二、第二輪英語課堂復習的常見問題
(一)以語法為重點
與第一輪課堂復習的任務不同,第二輪課堂復習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這與教師講解英語高考各部分的解題技巧是分不開的。然而,由于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綜合性太強,很多教師往往感到無方法可講。有些教師只能依據輔導書,對閱讀理解的題型做簡單分析。很多學校的第二輪英語課堂復習往往成了語法復習。有些教師熱衷于出偏題,怪題。這些題往往取材于非常細小的語法點,甚至很多至今仍處于語言學家的爭論當中。這樣的題目往往使學生感到語法復習異常繁重,甚至怎么學也學不完。
實際上,高考英語對語法的考察非常有限,僅限于20個單項選擇。況且單項選擇所考察的語法知識絕大部分是比較常見的。教師教授語法的目的是讓學生把語法當成分析復雜句子結構的工具,從而為閱讀理解奠定基礎。學生在做閱讀時側重的也應當是能否能理解文章大意,而不是文章中的某一句話符不符合語法規范。因此,以語法復習為重點的第二輪英語課堂復習是不可取的。語法是語言的結構規律,其本身應當發揮規范作用。學生應當利用簡明的語法知識來規范自己的寫作,而不是用復雜的語法知識去解偏題、怪題。
(二)作業缺少同課堂的練習
由于一二兩輪課堂復習的重點不同,教師為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也應當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然而,在第二輪英語課堂復習時,有些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同當天所講的解題方法聯系不大。第二輪復習的任務是向學生講解解題的一般方法,而課后作業正好可以被學生用來驗證這些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后作業起著“實驗”的作用,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某種解題方法的認識,同時也摒除了不適合自己的方法。當課后作業與當天所講的內容不一致時,教師在第二天講評作業時往往無法利用前一天講解過的方法再現解題的思維過程,從而影響學生對前一天課堂知識的吸收。所以,作業與課堂內容的不一致往往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作者:路思遙 單位:河北大學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