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法。面訪和信訪二十個地市體委以及十幾個大中企業和高校的群眾工作者,對其基本現狀予以調查。
(二)文獻法。參閱《新體育》1995~2012年,《體育科學》1995~2012年等二十四種體育期刊雜志150余本;閱讀有關社會學、決策學、管理學的專著與論文20余本(篇)。
(三)論證法。通過座談、研討、問卷等形式,獲取廣大專家、學者、群眾、干部的觀點和認識,從而論證各種觀點和認識的正誤優劣。
二、結果與討論
(一)全民體育工作系統管理的主要內容
1.研究執行黨和政府關于全國全民體育的各項政策和組織措施,確定管理系統的方針和目標,并制定實現該方針和目標的戰略計劃與執行計劃。
2.制定所轄范圍的全民體育工作計劃,做出有關管理活動的各種可行方案,并從中選出和確定優化方案,制定最優決策,包括宣傳發動、確定項目、經費開支、干部配備、場地設施等。并定時定期檢查落實,確定合理的組織和機構,同時建立管理信息系統。
3.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廣播操和工間操,審批等級運動員和裁判員,以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培養教練員與裁判員,為全民體育競賽活動和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制定合理的措施和方法。
4.總結開展全民體育工作的典型經驗,并加以推廣;對全民體育工作中的先進事跡,積極分子,進行表彰和獎勵。同時各層次的管理部門要將體育運動貫穿到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去,把體育活動的消息(地點、時間、形式等)告知居民,使每個人都有可能滿足自己從事體育鍛煉的興趣;并定時定期地宣傳有關衛生、體育和健康的基本知識,舉行各種比賽和測驗,以檢查群眾對某一體育問題的知識和情況的了解等;向群眾介紹個人家庭集體參加體育鍛煉的經驗和各種鍛煉、營養、休息的制度等等。
5.向人民群眾揭示體育鍛煉的必要性,以及對個人,集體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和意義。說明參加全民體育積極性與解決社會經濟問題,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教育,兩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
6.分析和研究管理系統中的有關問題,如收集資料,提出改進和實施方案。開展項目的地區性、普及性、喜愛性和發展性等。
7.以青少年為重點,把工作注意力放在社區、工會、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還有中年以上人群,要培養這部分人經常從事體育運動鍛煉的牢固興趣,并為之創造條件。因為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體和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因體育鍛煉不足所造成的體質水平下降,勢必給社會帶來影響和巨大的損失。
(二)全民體育工作系統管理的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全民體育工作是由許多獨立要素構成的,各要素的獨立機能和相互間的有機聯系,只能統一和協調于系統的整體之中。就是說,任何一個要素不能離開整體去研究,要素間的聯系和作用也不能脫離整體的協調去考慮,因為脫離了整體性,要素的機能和要素的作用便失去意義,也就不能成為系統。例如:全民體育工作包括本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狀況、季節氣候特點、傳統習慣、項目選擇與職業、年齡的特點,以及體育社會化等多個分系統。從體育社會文化來看,又是更大的系統,如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繁榮、文化教育的水平、人民生活的改善對體育的需求等。所以,在全民體育工作系統管理中要從整體性來研究和觀察分析問題,進行管理。
2.指導性原則。全民體育形式多樣,涉及各階層、各部門,必須注意因勢利導,使其為增進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精神文明服務。首先應加強政治思想的指導和教育,防止在比賽中不講文明、動作粗野,傷害對方。這就需要加強系統管理與指導,使廣大群眾明確體育鍛煉的真正目的。其次,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活動計劃時,要從本地區、本單位的財力、物力、實際情況出發。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但又不能保守、瞻前顧后,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同時,又要“充分挖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達到既“適應”又“促進”的最佳控制。其三,要按健康發展規律。全民體育面廣,人數多,項目形式多樣,要達到健身的目的,就必須依據科學健身的規律進行指導。如技術健康咨詢、運動處方、運動項目的一般規則、裁判法的培訓、完善全民體育社團、基礎理論及運動知識的普及,體育運動鍛煉的社會價值與意義等指導。尤其要指導群眾自我監督,學會控制運動量,循序漸進,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3.激勵性原則。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不同,需要各異,首先要激發動機,使其自覺穩定、長久。這樣就需要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激發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從而調動其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事體育活動是人類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行為,只有明確動機,確立目標,方能意念專一,堅持不懈。其次體育具有競賽、比較、感染等特點。所以,要善于通過比賽,表演等形式吸引更多人來加入體育活動的隊伍。其三,宣傳的內容也應改變。過去只是報道和宣傳體育比賽,還應將娛樂體育、全民體育列入宣傳報道內容。擴大宣傳報道的內容。其四,要激發信心,其堅持現代科學管理,重視效果檢驗,在效果呈正值時,人們往往充滿信心,而且正值越大,信心就越足,干勁就越大。要引導群眾自己設計鍛煉目標,選擇最佳鍛煉方式。通過不斷的、長期進行信息反饋,及時檢驗效果,進行測定評價,看出效果,增加信心。
4.多樣性原則。全民體育既健身,又能治病,既要有集體活動的運動項目,也要有方便個人活動的項目。這樣才能利于群眾擇愛而練,擇需而定,有助于工作的開展。例如個人、鍛煉小組、運動隊等活動形式,也可設輔導站、體育野營、體育旅游、文化宮、文化中心、體育家庭、體育街道、體育之鄉、體育周(月)等。這些形式既能適應群眾求知識,學技術的要求,又能發揮各組織的領導力量。尤其是應有目的、有計劃、系統的對體育家庭、體育街道、體育之鄉等組織形式進行管理。與此同時,人們生產生活和娛樂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人們將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與大自然結合在一起。又由于不同職業,不同工作制度的差異。只有充分用其人力、財力、物力與恰當合適的方法和組織,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才有可能更好的使體育深入社會各階層,促使體育社會化的發展。用這種健康的娛樂方式去占領群眾業余文化陣地,養成提倡體育、熱愛體育的好風尚,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5.控制性原則,也就是要有監控和控制的目標。各地市體委主管部門,要對全民體育工作進行調查(或測定評價),了解和掌握全民體育工作狀態的信息,并將管理目標相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差距,必要時可采取適當的措施。
6.可行性原則。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簡便易行。就是既要從當地實際情況,群眾的需求出發,也要估計到發展的可能。既要看到現有的組織力量,也要看到社會存在的潛力。指導工作要具有敏感性,使管理工作始終占據領先地位,不斷引導群眾朝著可行有效的新方向前進,才算盡到組織管理的責任。其次,要勤儉節約,節省開支。就是指把錢用在刀刃上,用在實處,并不是說提倡勤儉節約就不給經費,該花的錢也不花。其三,照顧習慣,發揚傳統。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勞動人民的民族習慣,傳統項目,要保證發揚光大,同時也應吸取有益的經驗,揚其所長。其四,不要太求全,力求實效性和價值,選擇適宜的項目,安排恰當的時間進行。因此,對一些全民體育起點較低的地區,要大力宣傳,引進方法,創造條件;對已經形成的傳統,不能停留在“揚長避短”的水平,而應運用有利條件,“揚長補短”,使其既有特長,又能全面開花,因地制宜開展多種體育活動。
7.協調性原則。全民體育工作是一種社會活動。凡是社會活動都會涉及人際關系的變化,據有關資料:體育活動給人際關系帶來的主要是正績效,即參加體育活動使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得到了保持和改善,增加了人與人的交往和了解,發展了友誼,結識了更多朋友。由于全民體育分散性大,涉及因素眾多,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項目因素,又有經濟因素,以及社會因素,而且這許多因素也是變化多端的,會經常出現各因素間相互產生對立和矛盾的現象。為了調整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應強調整體協調性,首先包括體育在內的文化事業和經濟要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文化發展則是經濟發展的反映,并可影響經濟發展。其次,作為社會大文化范疇的一員,體育和教育、科學、文藝衛生等各項事業之間,要協調發展,需要加強相互促進的聯系性。在體育事業的內容上,則要求全面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
(三)全面體育工作系統管理的基本結構
在全民體育工作系統管理工作中,明確其基本結構,對充分發揮各層次,各級系統管理的效能,將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全民體育工作的管理,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各層次間都伴隨著互相制約的因素。從全民體育工作系統的管理的基本結構看,可分為垂直和水平分系統機構。
1.垂直分系統結構。是根據全民體育工作活動的不同,按其不同職能而劃分的。它大致可以劃分以下幾個主要分系統:(1)計劃職能分系統;(2)體育活動實施分系統;(3)財物職能分系統;(4)效益職能分系統;(5)組織指導職能分系統;(6)全民喜愛和習慣傳統分系統;(7)新項目開展職能分系統。
2.水平分系統結構。是為了協調各職能分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便達到統一的控制與協調。它按水平層次劃分為三個階層,高、中和基層管理階層。各個階層的管理分別擔負不同的任務。高級管理階層也稱為戰略計劃階層(國家、省或大企業),它是站在全民體育工作整體立場上對其實施綜合指導管理和統一管理;中級管理階層也稱管理控制階層(地、市、縣級),它的主要職能是為不同職能部門制定達到總體目標的管理分目標。基層管理階層也稱執行階層(單位),它的主要職能是按照上級指示進行組織、指揮和具體實施,向上級呈報情況。在各階層管理系統中,都貫穿著信息的流動,每一管理階層又按水平把各主要職能分系統的信息貫通起來,構成全民體育工作縱橫交錯的信息網。如全民體育工作一方面為競技體育提高打下基礎;另一方面為人民體質的增強,民族平均壽命的延長做出貢獻,也同樣是一個趕超世界水平的問題。所以,綜合各個職能部門的目標和計劃及縱橫交錯的各種關系,從總體上使各個職能部門協調統一,為實現全面體育工作的全面效能和科學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論與建議
1.全面體育工作系統管理為達到優化目標,實現其社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應研究掌握執行政策,組織實施,確定方針計劃,推行有關制度和制定合理的措施,宣傳教育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科學方法,分析和研究有關管理問題,突出工作重點等主要內容;應研究認識系統管理整體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多樣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控制性原則和協調性原則;還應系統管理垂直和水平分系統的基本結構。立足整體,統籌全局,考慮結構層次及其關系,為實現全面體育工作的全面效能和科學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2.建議(1)定時定期舉辦全民體育工作科學化管理培訓班,普及科學化的理論知識。(2)確定和明確全民體育工作的目標,以及各年齡層次,各種工作的健康標準,以利檢查和測定。(3)各種宣傳機構,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宣傳全民體育的意義和作用。(4)各體育院校系應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養基層群眾體育工作管理干部,同時各層次、各部分應加強全民體育管理干部素質的培養。(5)針對全民體育工作現狀發展趨勢,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加強科學研討會,增強全民體育的科研意識。(6)應重視從社會學、預測學、人口學、管理學的多學科理論出發,大力支持基礎性和長遠性以及全民體育的社會性研究,為當前我國體育改革,體育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以及宏觀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作者:張帆 單位:湖北經濟學院體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