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中學英語論文
第一篇
一、英語口語教學的主要問題
(一)忽視相互作用
如前所述,相互作用是一種人際間能動過程,這種能動過程必須具有如下因素:1.參與者(Participants)共同參與話語活動;2.參與者并不預先知道話語行進過程;3.參與者相互合作、啟動、推動、維持并最終完成話語活動;4.參與者的相互作用總是以某種特定任務(task)為基礎;5.參與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斷地進行語詞、語句的隨機調整;6.參與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斷地進行態度、看法、行為的隨機調整;7.參與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斷地相互探索;8.參與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斷地相互釋解語義。在課堂口語訓練中,學生所進行的課堂活動明顯缺乏上述
(二)忽視符合正常溝通狀態的自我監控
在實際生活中,話語參與者在參與話語活動時總是要進行各種形式的自我調節,這些自我調節是由自我監控機制完成的。中學生在學習口頭溝通時應當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并熟悉如何進行自我監控,具體內容包括:1.我有哪些信息需要向他人傳送?2.我必須從他人那里接受哪些信息?3.我應當如何打破溝通前的沉默?我用什么詞語進行表達?4.我如何表示自己態度?5.我如何接受他人態度?只有包含此類內容的自我監控才能提高話語活動真實性,并提高話語活動能動水平。但是在課堂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課堂控制往往有明顯的管教、督促、監察、指派的因素,由此造成一種凝重的課堂氣氛。在這種課堂氣氛中,學生自我監控一般會定位在服從課堂規范上。于是,這種服從規范的自我監控就會自然地排斥上述那些符合正常溝通的自我監控。
(三)忽視溝通策略
由于口語溝通具有更大隨機性和隨意性,更需要話語策略支持。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夠看到大量操作性訓練,可是教師通常忽略發展口語策略問題。具體地講,有以下幾方面:1.在教學整體設計上沒有引入策略目標;2.教師的課堂設計缺少策略概念;3.教師尚未掌握系統的策略訓練方法和應用技術;4.教師不能向學生提供鮮活的話語策略實證,也就是說,教師不能把話語的真實性用實際例證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看;5.教師還沒有充分重視母語話語策略經驗對英語策略發展的價值。
二、口語教學對策和方法
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交互活動形式有很多,在此僅舉幾例,供老師們參考:
(一)采訪活動
如讓學生相互詢問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情況,然后根據采訪獲取的信息,完成相應的表格。
(二)共同克服障礙
相互合作的學生共同面臨著一項教師設置的障礙,他們只有通過口頭的交流,準確地傳達信息,才能共同順利地完成任務。如對一位人物、地點或事件,兩個學生各自知道一部分信息,需要通過語言溝通才能了解全部。也可以是一個學生想邀請另一個學生一起去做一件事,兩人通過對各自日程的討論,約定好合適的時間。此類活動的話題很多,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
(三)描述和繪畫
在活動中,一個學生拿著老師發給的一幅圖片,向另外一個學生描述圖片中的內容,而另一個學生則不能看圖片,只根據所聽到的描述將該圖片畫出來。
(四)差異比較
在成對活動中,兩個學生分別看教師給的兩張不同的圖片。這兩張圖片十分相似,但在細微之處有差別。學生要在彼此不看對方圖片的基礎上,通過問答和描述,發現兩幅圖片的差別。
(五)模擬生活場景
如會見朋友、打電話、購物、看病、參觀等。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情境,學生可根據場景的需要自行發揮,進行真實的對話練習。
作者:王建剛 單位:豐城市第一中學
第二篇
一、農村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1.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
當前中學開展英語教學主要是在漢語的環境下進行的,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基本上局限于每周上幾節英語課,即使在日常教學中英語口語交流和訓練也僅限于教師假定的語言環境下進行。
2.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
如上所述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采用漢語來教英語,把“翻譯”作為學習掌握英語的重要手段,因為中考(高考)環節中缺乏相應的考核環節月語教學幾乎被省略。
3.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偏低。
目前中學教師基本上來源于應試考試年代,他們的思維基本上局限于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也就忽略自身口語水平的提高。因此,這些教師的口語水平有限例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口語較少,有的教師發音不準等情況,這也給學生口語訓練帶來負面影口向。
4.學生人數眾多教育資源匾乏。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導致英語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短缺。這也導致我國大多數農村中學班級人員學生編制在印一70人甚至更多這種類似于上“大課”的師資力量是學生很少有機會參加討論和發言、也很難組織開展口語訓練的重要原因。
二、口語教學的目標性與有效性評價
1.交互式教學模式。
交互式教學是指在同一個教學目標下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能動性,師生之間形成一個相互對話、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教學行為。這種教學行為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平等、互補、全員參與的關系,有利于使英語教育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口語是相對于書面語來說的,包含聽說兩個方面月語又分為主動口語(active的1Slx資犯h)和被動口語(因ssive的1Pseech)莊動口語指的是“說”而被動口語指的是“聽”。根據角色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力爭做到:教師與學生交互、同學之間交互、教學環節與氛圍交互和以集體活動為主的交互形式。岡其教學形式包括少示范—模仿式”、“提問—回答式”,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無論以何種交互形式進行英語口語教學,交互式英語都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使學生做到想說、能說、會說并且在語言知識、交際策略和域外文化交際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2.拋錨式教學模式。
拋錨式教學模式以強調教學情境的真實性為前提、主張學生學習的真實情境為基礎的教學活動月的在于給學習者一個完整、真實問題的受教育背景以解決教學客體以學習案例為“錨點”,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并充分運用實際情境和會話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焙養其創新精神,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該教學模式包括五個主要環節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效果評價。同在拋錨式教學中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材的教學內容是學習者主動構建意義的對象,認知工具包括創設情境與會話交流,這一教學模式彌補了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教材單一、缺乏英語語境的不足,因此,該教學模式創造了大量的英語交際機會激發了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動機、信心和熱情,從而提高了英語口語教學效果。其教學優勢表現為: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突出學生活動的設計、體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及關注學習效果的評價。總之該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對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索和發現新知識、新方法乃顯學生的思維優勢。
3.交際法教學模式。
交際法(c~nic胡veaPPoarch)也稱交際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建構教學觀點的教學方法,強調把實際交際能力的提高作為外語教學主要目標。其主要特點體現為: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赴學生以特定的交際目的在既定的語言環境中,達到熟悉并掌握實際語言交流的能力。在交際法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語言交際環境引導受教育者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活動。為實現這一目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尋找合適的契機激發學生組織好口語課堂的活動氛圍。教師在口語課堂上應該幫助、鼓勵所有的參與者,實現他們的順利交流。而且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注重情境化的建設通過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靈感與信心,讓學生控制整個口語課堂互動合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從這一層面上講盡管交際法克服了傳統教學偏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及忽視語言技能的弊端但由于對教師主導作用和自身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其應用在我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農村地區的局限作用更是如此。
4.合理運用交際“語塊”。
語塊F(J陰aliclnaUgage)也稱“詞塊”或“詞匯短語”,是指出現頻率高并可作為整體來儲存和提取的套語序列多元詞語塊、習俗語語塊、短語架構語塊和句子構建語塊四類在二語產出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構成表達的正確性與流利度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均應重視對語塊的學習和記憶。口語交際常常需要交流者具有一定的邏輯表述能力,例如邏輯連接、時間連接、舉例評價和總結等語篇能力其中要有一些語塊為其提供組織功能。在許多特定的語言場合如開啟會話、切入話題、維持交談、轉換話題、結束交談和告別等這些情況下常常每個環節都有一些較相對固定的語塊,例如:Fi哎ly,Nxet八ndhten萬ingi們canUyJncmclusim等詞匯模塊。
這些交際語塊給學習者提供了一種可供記憶的框架和模式,學習者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相應語境對交流內容進行補充和強化赴學生方便、快捷地掌握交際過程,并根據相應的語言環境進行詞語選擇和提取,達到快速提高語言交際水平的目的使語言的產出更有條理性和邏輯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之中快速學習和強化語塊肩效地實現語言的輸入和輸出也有利于克服母語遷移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筆者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表明油于主題預設和語塊的凸顯性不僅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英語口語表達方式,也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形成相對穩定的框架就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而言是一種簡便、易于掌握的教學模式。
三、總結
總之,英語口語訓練和教育應注重并遵循實用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則。例如月語演示就是一種可以通過對特定主題的布置始予學生充分時間準備,收集相關文字、圖片、影像和音頻等素材將其加工制作成課件并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和陳述的一種口語練習方式。這一方式有利于學生獨立完成口語、訓練學生的口語演示過程,并帶動其他學生練習聽力、拓展思維的訓練過程而且油于易設置相同的主題會引發不同的視角和觀點引起思維的碰撞,以進一步完善口語教學模式,完成不同口音使學生在傾聽辨認過程中自覺地進行發音的比對和校正,演示學生口語中所犯的錯誤就是其他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
作者:李裔蘭 單位:重慶永川市雙石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