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擺正三個位置
1.在師生關系及教育教學活動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應以學生為本,做到學校工作一切關注學生,關注一切學生,關注學生的一切特別是要注重關注一些在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有困難的學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與安全。從經營管理的理念而言(雖然筆者不敢茍同所謂的教育產業化)應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教師的教育對象經過學校教育后學生的素質、技能提高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學校的聲望以及可持續發展。只有確立正確的學生觀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而不是以錢為本(實質上是以教師自己為本),教師才能把教育作為事業來做,而不是作為生意來做教師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從而為學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學校和家長的關系中應堅持以家長為本
一方面只有將心比心從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樹立以家長為本的觀念將家長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才能爭取家長支持學校工作的支持。否則學校只是單單向家長提要求請家長配合就會使家長感到學校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慶去對學校的信任。因此學校只有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凈取家長廣泛的參與,不斷提高家長的滿意度,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生命力。
3.在學校領導與教師的關系中應堅持以教師為本
只有把員工放在第一位員工才會把工作放在第一。我們經常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大學,不在辦公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這里的“仙”、“大師”指的是教師因此學校工作更是應該尊重教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以教師為本。學校應以教師為出發點為教師的教學改革創造條件。現在不少學校“仙”、“大師”都有了一官半職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尊重。但是無論是發展機會還是經濟利益,使他們得到尊重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是“仙”、“大師”,而是因為他們是“官”這才是今天我們學校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病。2012年某高校在績效工資方案中廠名副教授甚至沒有一名科長高,引起教師唱國歌、爭權利這是我國教育的悲哀。只有改變這種狀況戶國的教育才有希望教師才能一心一意從事教育教學、才能一心一意從事科研工作而不是削尖腦袋去鉆營、撈各一官半職。
二、滲透四種意識
以誰為本,并不意味著由他說了算,由他主導,像家長對好哭的孩子一樣對他百依百順。而是尊重他、服務他、為他提供參與管理的平臺為他的根本利益著想。因此,以人為本就是在工作中滲透四種意識。
1.滲透服務意識
“管理就是服務”在學校管理中,師生是管理主體學校各級領導各管理機構不能認為自己才是管理的主體而忽視師生作為管理主體的存在要充分認識到師生的管理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民主權利和經濟利益,理解他們勞動的價值并且提供可靠的平臺危」造優厚的條件使他們在教與學中得到發展,教學相長,各得其所從而實現自身價值。這樣才會贏得師生對學校管理的認同形成學校領導、各管理部門為師生服務,師生為學校做貢獻的良好局面。如果領導者高高在上要求師生完成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加教師的教案必須手寫各個層次的教師每年都必須發表多少論文等最終的結果是偏離教學方向使教師把精力都用在論文、手寫教案上,對教育工作往往力不從心,只有敷衍塞責了。
2.滲透尊重意識
因為只有尊重人才會真正重視人才,只有理解人才會及時發現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培養人才學校管理也是圍繞人來進行的營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只有管理好人,才能辦事有序,事業有成。首先應該尊重師生的人格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師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發展留一定的自由空間,只有這樣,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發揮出來。其次營理要一視同仁,不能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從而犧牲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積極性,特別是不能犧牲教師的積極性來換取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要用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平衡大家的利益,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搞好“兩訪兩創”活動加強領導與教職工的上下級溝通教職工之間的溝通及師生之間的溝通營造和諧人際關系。學校領導要深入群眾J頃聽群眾意見尊重群眾主人翁精神引導群眾服務學校中心工作,一方面增進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起到集思廣益的作用。
3.滲透主體意識
學校工作應尊重師生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掘和調動師生的潛力通過各種形式使師生參與管理使教師和學生產生心理認同通過師生參與管理調動其熱情提高質量。如何使師生真正參與管理呢?筆者認為應該讓師生特別是教師參與學校規章的制定、落實與檢查結果的反饋形成平等對話避免居高臨下。教師參與制定、落實、反饋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行程相互理解的過程,教師在參與制定、參與落實、參與反饋的過程中必然會感受到領導的難處,從而把理解變為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行動。
4.滲透發展意識
學校在關注自身發展的同時必須關注學校每個工作人員的個體發展,尤其是要把青年教師職業能力的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為教師、學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提供條件、營造環境。例如赴青年教師參加素質拓展和各種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境界和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研、科研能力,以教研促進教學工作。如果作為學校領導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只知道變法加大教師的工作量,可能會在短期內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對學校長遠發展極其不利。因此只有建立一套促進教師與學校共同發展的制度或機制,教師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以充分發揮出來,才能促進學校的長遠發展。
作者:劉玉秀 單位:長江大學
第二篇
一、什么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所謂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就是在日常的管理教學中要以人為中心,堅持走協作互動交流路線,以平等、自由、體諒、協商對話為主要手段,建立起與傳統學校管理模式相區別的領導、教職工、學生三者間相互協調,緊密相依的關系。“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學校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中始終以淋漓盡致地發揮每一個個體的潛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格健全的優秀人才為己任。校長,作為學校管理者中最重要的一環,尤其要注重“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模式,要尊重、理解、關心他人,要以創建民主、和諧的校園為己任,為學校、職工、同學搭建良好的平臺。
二、中等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內容
中等職業教育面向的是初高中畢業生,注重的是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教育,所以中等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內容主要體現在教職工以及學生兩方面,簡略地講,就是要充分尊重教師以及學生的個人意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職業特長和教學特點,以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為根據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詳細如下:
1.以教職工為根本,促進教師的專業知識以及職業技能的提升
學校是一個培養人才的教育基地,培養人才的關鍵是給學生施教的老師,學校的這一工作特征就突出了老師在學校建設和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只有老師身心健康發展了,才能確保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負責對教學負責。以老師為本與以學生為本在本質上說是一致的,所以在日常學校管理中要抵制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尊重教師和注重教師培養。中等職業教育的關鍵是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技能的強弱,這是決定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成功興建優秀的中等職業學校的物質基礎。因此這是中等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內容的一項重要內容。
2.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意愿,培養學生職業特長
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對象是學生,學校教育的過程就是要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改進更新教育程序,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中等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首先要注重學生德育的培養,要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以道德標準為準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養成良好的習慣。其次注重智育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最為重要的一環就是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職業技能,因此要格外注意開放式課堂的教學,要讓學生自我探索,尋找自身的興趣及特長。教師在日常過程中只是教學內容的挑選者,而更多的主動權應該給予學生,讓他們自行組織,自我調整,在不斷的調整和實際操作中學到技能,掌握要領,充分體現中等職業教育“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三、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要求
1.做以“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為教育思想的堅定支持者
教育思想是指人們對待教育的認識和看法。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環境和學校環境,每一位老師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思想,然而由于各自經歷的不同,生活觀念和價值觀的差異,老師們的教育思想難免不同,有些思想先進科學,有些思想落后錯誤,錯誤的思想必然誤導學生,危害社會。校長在學校的領導工作中要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作為學校教育思想工作的重心,放在首要位置,在學校日常工作中始終要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指導思想,用在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的方方面面。
2.充分發揮新老職工老師的職業技能
中等職業學校始終是以授人以技能為主要目的的專業型學校,學校老師的職業技能是提升學校整體實力擴大影響力的關鍵。老教師教授經驗豐富,技能嫻熟,是各大職業學校的底蘊所在,然而新教師又有其獨特優勢,他們精力十足,觀點新奇,富有創新精神,是職業學校不斷發展的動力之源。作為職業學校的校長,在識人用人之時,要充分發揚“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善于發現新老教師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妥善對待每一位老師。其一,要給教師們一個充分發揮才能的平臺,充分發掘老師們的潛力,悉心聽取老師們的意見看法,采納接受老師們正確合理的建議;其二,在感情上要給老師們一種家的感覺。在日常生活中,校長要時不時地對教師們的工作給予關懷,比如在重要節假日時給予老師們慰問,在較長假期時可以組織老師去旅游等。總之,校長應該從精神和物質上給予充分的關懷,使老師們心甘情愿地為學校發展盡心盡力,為學員們的職業學習提供強大幫助。
3.充分發展學生們興趣特長,提升職業技能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歸宿。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獨立的性格,尤其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們,他們幾乎都是初高中畢業生,在生理年齡上,他們正處于叛逆期,不服從管束,甚至喜歡挑戰權威,到處“生事”。想要通過一些校紀校規以及老師們個人的意志強加給他們用以規范和管束他們,這顯然是不正確,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造成一定的社會影響。校長要因材施教,以人為本,既看到共性又看到個性,充分發揮每一位同學的特長。要做到如下:1)注重思想教育,要讓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社會的棟梁之才。2)要努力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使同學們熱愛學校,熱愛學習。3)尊重和發掘學生特長,在不影響大局的基礎上,讓學生們按意愿發展各自興趣,提升自己特有的職業技能,成為一個有價值有競爭力的勞動者。
四、結語
總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是正確的管理理念,是每一個學校管理者應該特別重視、始終貫徹的一項方針政策。作為一校之長,要起帶頭作用,帶領學校的每一個人,深入地實行“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地培養每一位學生,使之努力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服務。
作者:農哲 單位:柳州市工業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