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健康教育論文
糖尿病為終生性疾病,其并發癥多,致殘、致死率高,病程漫長,單靠藥物難以控制;而患者面對終生性藥物治療,精神壓力大,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因此,護理與健康教育應貫穿于糖尿病治
療的全程,其對減輕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筆者應用護理程序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11年1~11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2例,男44例、女38例,平均年齡59.2歲,文化程度為小學22例、中學40例、高中及以上20例;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且入院前均未接受過糖尿病健康教育。對本組患者均應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在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得到加強,血糖得到較好控制,平均住院13.8天,均好轉出院。
2方法
2.1基本步驟
(1)護理評估與診斷:患者入院后,采用會談、觀察、問卷調查、體檢等方法,對其心理狀態、身體狀況、社會文化背景、學習能力等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目前最關心的問題與健康需求,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對疾病的認識,以及飲食、運動、自我檢測和護理等情況,從而找出患者現存或潛在的糖尿病健康育問題。
(2)制定護理計劃:一是確立護理目標,近期目標是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一般知識、檢查治療的注意事項及護理要點;遠期目標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預防或延緩糖尿病急、慢性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二是確定健康教育內容與分類,確定教育重點,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及書面計劃。如基礎知識教育方面包括糖尿病的概念、病因、治療方法及預防等;心理教育方面包括心理因素對糖尿病的影響,正確認識糖尿病等;飲食治療教育方面包括飲食治療的目的及意義,飲食的搭配、換算、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項等;運動療法教育方面包括運動療法的目的及意義、種類、方法、注意事項等;用藥指導教育方面包括口服降糖藥的種類、作用特點、服用方法及不良反應,胰島素注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項,低血糖的癥狀及預防、處理等;自我檢測教育方面包括快速血糖、尿糖的檢測方法及判斷標準等;自我護理教育方面包括工作與生活的合理安排,足部、皮膚護理,個人衛生及并發癥的預防等。
2.2健康教育計劃實施
(1)個體教育:患者入院后,采取一對一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集體講解:對有共同教育項目的內容安排護士有計劃、循序漸進地講解,并將座談會、咨詢等內容結合在一起。
(3)圖文教育:將有關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整理成圖文并茂、簡要明了的小冊子,發放給糖尿病患者。
(4)小組教育及示范教育:開展注射胰島素訓練、血糖與尿糖的測定等,通過護士示范、患者親自實踐及互教互學,使患者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對某些難以弄懂的抽象問題,再放幻燈片以加深印象。
(5)組織病友交流會:定期組織住院及出院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普及教育與經驗交流會,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6)家屬教育:指導患者家屬幫助糖尿病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7)電話咨詢及隨訪:為出院患者發放出院聯系卡,告知患者出現病情變化隨時電話咨詢。
2.3教育效果評價
通過直接觀察患者狀態、問卷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動態方法評價健康教育效果,實行教育-評價-反饋-再教育的過程,以便隨時變更、修正健康教育計劃并圓滿實施健康教育計劃。
3討論
護理程序是一個綜合、動態、具有決策和反饋功能的過程。通過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行動,對護理對象的生活、心理、社會文化發展和精神多個方面進行整體護理,以使其達到最佳狀態。將護理程序應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時應注意的是:
(1)要有計劃性、預見性、針對性、時限性和可視性開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科學規范地掌握糖尿病及其相關知識,及時有效地對患者進行教育及溝通,并適時評價,教育過程應反復進行,不斷更新知識,從而達到護理活動程序化和標準化,使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間能得到全面、科學的護理。
(2)糖尿病知識教育人群需擴大到整個糖尿病高危人群,而不要僅限于住院患者,對老年人、肥胖者、有家族傾向者、工作壓力大及精神緊張者,同樣應展開預防性的糖尿病知識健康教育。
作者:王淑芬 單位:岫巖中心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