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鎮檔案管理模式的創新和構建
(一)運行機制合理化
鄉鎮政府必須正確認知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化為其檔案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明確新形勢下檔案管理的發展方向和傳統模式的缺陷不足,更新觀念,重新定位,立足自身實際,合理借鑒多種管理模式,如山東膠州模式、廣東大朗鎮模式、湖南雙峰模式、村檔鄉管模式等,確定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但應妥善處理鄉鎮機關、下屬單位、機構設置、人員安排、監督指導以及實際管理之間的關系。如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納入檔案管理工作,為其提供統籌規劃和全面指導;在檔案工作職責范圍中納入建檔工作,配以主任、副主任、專職檔案人員等崗位用于全面組織、協調、監督、負責檔案管理工作,并定期將其移交檔案中心,解決管理無序和斷層問題。
(二)基礎設施完善化
鄉鎮政府應基于合理的經費保障制度為檔案管理提供足夠的經濟支持,用于建立檔案室,采購檔案裝備,實施獎勵措施等,其中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尤為關鍵,以此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檔案管理高效化提供基礎條件。具體而言,可基于自身實際成立檔案基地,如用于統一、集中管理鄉鎮各種載體和門類的檔案保管中心,用于收集檔案、公開信息、提供服務的檔案利用中心等,同時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如配備高性能的計算機硬件設施、多功能的實用性軟件、高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并升級和完善檔案管理系統,提高軟件的兼容性、數據的共享性以及系統的安全性,從而提高檔案管理效率和質量。如營海鎮政府不僅建立了涵蓋保管區、展覽區、查閱區、開放區等在內的檔案中心,同時配備了大批的復印機、刻錄機、計算機、密集架等設施,從而將鄉鎮檔案館變為現實。
(三)檔案管理集約化
鄉鎮檔案之所以難以彰顯應有效用,主要是因為以往多頭管理、分散保管的方式限制了其整體效用的發揮,故在鄉鎮檔案數量日益增多、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檔案利用需求逐漸上升的今天,建議采取集中化的統一管理方式,以此整合檔案資源,深挖現實價值,提高利用效益。具體而言,可以基于合理的運行機制和完善的基礎設施,為檔案建檔和管理制定統一、規范、科學的要求和標準,將檔案分為土地、計生、農業科技、教育、文書、保險、衛生、聲像、招商引資等多個門類,并將其嚴格、完整、真實的錄入至指定目錄的數據庫中,保證檢索率為100%,其中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土地承包、征用、流轉等檔案應予以嚴格管理和及時更新,同時逐漸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建設檔案,用于維護其合法權益,以此真正實現集約化管理。
(四)服務功能多元化
“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話題,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對鄉鎮檔案有了新的查閱需求,而以往的檔案管理局限于檔案的收集、整理與保管,服務對象僅停留在機關工作和領導層面,而服務內容常見于文件形式的你來我找,根本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實際需求,故應在鄉鎮檔案集約化管理的基礎之上,依法監督人員培訓、檔案建檔、歸檔整理以及統一移交,以此保證檔案資源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時成立“政策超市”,負責公開相關文件,只要群眾有所需,就會為其免費提供查閱服務,除了現有的政策文件外,農經科技信息、教育醫療等圖書資料也涵蓋在內,最好開設政務窗口,用于發布政府重大決策、鄉鎮內部黨務、財務、政務、村務等檔案信息,以此彰顯群眾的參與權和知情權,發揮民主監督作用,進而推動鄉鎮檔案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農村建設為鄉鎮檔案管理帶來了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當下鄉鎮檔案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實際工作需求,故必須重新定位,創新模式,以此創設陽光政府,繁榮農村經濟,促進新農村建設更快更好進行。
作者:張元興 單位:河北省泊頭市營子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