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一、城市化進程中農村教育面臨的困惑
1.農民受教育程度低,普遍素質低。在加速城市化進程的背景下,工業經濟的發展吸引了大量農村勞動力和新移民。隨之出現的問題嚴重暴露了它的弱點,對農民教育的疏漏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城鄉二元結構不能使城鄉學生公平享受教育資源,這樣的教育改革是對農村教育的一種歧視,也是對教育功能的一種褻瀆。因此,如果要順利加速城市化進程,教育必須跟上步伐。而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處于一種矛盾狀態:一方面,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低下,實用科技人才奇缺,嚴重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對促進農村發展有專業優勢的農業院校的優勢得不到發揮。
2.城鄉教育嚴重失衡。第一,城鄉師資力量配置失衡。城市有一流的師資,有頻繁的文化、教學、學術交流。而在農村,擁有高學歷的教師的比例非常低,只能由一些在當地來講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來擔當教師,更不要說其他的資源。第二,城鄉生源分布失衡。城市的孩子不可能到農村的學校上學,農村的孩子,有條件的和尖子生也在不斷地到城市的學校上學。第三,城鄉教育資源投入失衡。城市學校的硬件和軟件都比農村學校的強,無論是什么渠道,教育經費還是可以保障的。而農村的學校幾乎無資可籌,且都負債度日,有的學校甚至連規范的圖書館和操場都沒有。第四,城鄉學校差距加大,義務教育出現滑坡,尤其是在西部偏遠的山區,適齡兒童的入學比例相當低。
3.農村潛在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農村也有許多城市沒有的教育資源,這正是農村教育中最有的價值一個方面。這些年來國家一直在努力抓農村教育,但有些地方執行得不夠徹底。比如,推廣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力度不夠;很多農村沒有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沒有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等等。所有這些都限制了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有很多天然的資源。農村教育需要開放心態與觀念,主動地與城市交流學習,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因此,充分利用農村學校自身文化優勢,吸引城市的孩子和家長來校學習,同時農村的學校可以與城市聯合辦學,與社會聯合辦學。農村的學校可以是多功能的,它既可以是某所城市學校的實驗基地,也可以是家長學校。
4.高等農業院校不能直接面向農村教育。農業院校與農村教育存在距離。對于農村教育來說,大學好像是高不可攀的一棵大樹,彼此之間離得很遠很遠。大學對于老百姓來說又是很遙遠的事,是城市的事,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一樣。其實這是錯誤的。大學的教授、專家等,他們都來自人民,為人民服務是其職責所在。科教興農就是讓專家直接面對農業、農村、農民,這一點現在很多農業院校做得都很好,是他們直接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村、地頭、農民手中。目前,這項工作的普及力度不夠,應該普及村、戶、人。
二、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1.農村信息捕獲力度小,導致資源浪費。我國廣大農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導致目前能熟練掌握現代大眾傳媒手段的人很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農民在捕獲信息方面處于弱勢地位,一些地區尤其是山區由于沒有信息和技術,導致資源閑置浪費。
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不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一直是我國農業高校面臨的突出問題。據統計,我國每年獲獎的農業科技成果高達六千余項,但其轉化率僅為30%-40%,而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普及率及對科技的貢獻率均已達到70%-80%。成果轉化率偏低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因素,嚴重阻礙了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進程。
3.農村剩余勞動力受教育程度低。農村剩余勞動力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是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環節。目前農業剩余勞動力之所以難以轉移,主要是因為這部分人缺乏相應的生產勞動技能,思想保守,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和條件。而勞動力的文化水平與其技術創新能力是成正比的。
三、農業高校服務農村教育的策略
1.轉變辦學觀念。加強農業高技能教師隊伍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提升農業院校為農民教育服務的能力。關注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
2.合理利用高校圖書館優勢。高校圖書館有直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為新型農民素質教育服務的條件。它不僅可以利用圖書館自身的網絡信息資源、專業技術資料、期刊、報紙、影像資料及專業人才等特有的資源,還能憑借高校特別是農業高校的各類專業資源服務于農民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資源的質量、數量和安全性是其他渠道所不及的。高校在科學技術上占有領先和主導地位,為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農民知識更新、觀念更新、技術更新構筑了堅實的平臺。如何培養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首先,圍繞道德素質的培養,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理論宣傳教育的功能。其次,高校圖書館免費向農村開放或參與農村圖書室建設,共享高校圖書館的已有資源。加強與農村的聯系,設立基地,培養帶頭人,為農民素質的提高提供條件。再次,通過與院系合作,培養大學生信息素質能力,通過大學生下鄉活動,抓好試點,逐步推廣;正確引導農民參與醫療合作保險、藝術和體育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活動,以解決新農民身心素質問題。最后,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大力開展農村遠程教育。在這方面,農業高校圖書館擁有絕對的優勢。我國高校圖書館正在由圖書館自動化向網絡化邁進,用戶無論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借助各種通信手段接入互聯網,接入圖書館遠程教育網絡,就能夠享受圖書館的服務。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簡稱CALIS)項目的正式啟動,為高效率、高水平的文獻信息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農業高校圖書館憑借自身的專業資料與數字化資源優勢,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把國內外的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學校,使農村學校享有豐富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提高農村學校的師資水平。這將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