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態圖形設計人才的核心能力分析
動態圖形設計是一種技術與藝術高度交融的藝術形式,其豐富的表現手段,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滲透著各種視覺藝術表現形式,為視覺藝術創作帶來更多的表現手法。動態圖形設計并不是傳統圖形設計與動畫制作技術的簡單相加,時間與運動概念的引入使得圖形設計在觀念與表現上都呈現出獨特的面貌,設計師面臨著更多的挑戰與更廣闊的表現空間。
1.圖形創意設計核心能力
作為一名動態圖形設計師應當具備扎實的圖形創意設計能力。動態圖形設計創作源泉來自于傳統的圖形設計,在圖形創意、視覺語言的運用和表現手法上與傳統圖形設計有著緊密的聯系,良好的傳統圖形設計能力是從事動態圖形設計的基礎。這一點可以從許多著名的動態圖形設計師那里得到印證。動態圖形設計先驅索爾•巴斯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平面設計同樣成為了經典,著名的貝爾電話系統符號就出自索爾•巴斯之手。另一位在動態圖形設計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凱爾•庫珀,從凱爾•庫珀設計的經典的電影片頭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扎實的傳統圖形設計基礎。
2.動態影像制作能力
動態圖形設計師應當精通必要的動態制作技術,具有很強的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動態圖形設計在實現手段上是基于現代計算機應用技術,并隨著計算機軟硬件的不斷發展而呈現出更為豐富的表現手段和視覺效果。德國漢堡DFI國際傳媒藝術與新媒體學院(DesignFactoryInternational)的動態影像講師尼克,他對計算機粒子特效表現和運用上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2008年應中央電視臺的邀請為CCTV設計了經典的形象片《CCTV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在這部作品中尼克大量運用了3DSMAX中的粒子特效來表現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通過虛幻的圖形語言,很好地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以及中央電視臺的品牌形象。
3.創新能力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動態圖形設計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一種是朝著設計元素的多元化,即圖形元素、影像元素、動畫元素以及文字元素等,將來還可能出現全息影像技術;另一種是媒介的多元化,動態圖形設計從最早的電影片頭設計逐步發展到電視、網絡、LED電子屏等諸多媒介形式。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3年香港動態圖形藝術家余志雄在香港和上海分別開設了分公司和yU+co視覺實驗室,開始將MotionGraphics運用于交互式設計和經驗設計。
二、動態圖形設計人才核心能力培養的方法與途徑
根據動態圖形設計人才必須具備的三種能力,在動態圖形設計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將傳統圖形設計方面的知識與現代數字媒體應用技術進行有機地融合,互相滲透,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形式。
1.構建兩種知識體系完美交融的課程體系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動態圖形設計師不僅需要豐富的平面設計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應當具備較強的數字媒體制作和應用技能。因此在課程設置中,不但需要提取傳統圖形設計的精華,同時還要融入現代數字媒體制作技術。在知識體系結構上,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作為一名動態圖形設計師,除了掌握必要的圖形設計語言及視覺傳達知識外,我們還必須培養動態的,畫面序列性的思維和設計能力,同時還需具備影視剪輯、動畫制作以及聲音處理技術,不僅需要熟悉軟件,還必須對設計中如何運用多種技術手段來處理各種視覺元素有深入的了解。(1)動態圖形設計人才的知識體系。作為動態圖像設計人才,應當具備較廣的知識面,如果拋開用于判定設計師綜合素質的人文素養方面的知識,比如文學、歷史、地
理、風俗、心理等,單純討論該行業人才從業應當具備的基本知識來看,筆者認為不外乎圖形設計和動畫制作兩大類。圖形設計是從事動態圖形設計的根基,它決定設計師設計作品的深度,這方面的知識大致包含圖形語言、文字設計、編排設計、符號學、色彩學等方面的知識。而對于動畫制作方面,則決定著設計師作品表現形式的廣度,大致可以包含動畫語言、視頻剪輯、視聽語言等方面的知識。
(2)動態圖形設計人才培養的課程結構。在課程體系結構上,從低到高大致可以分為基礎課程、實驗性課程和應用性課程。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將兩方面的知識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基礎性課程重點在于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重點在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應用技能的掌握。而實驗性課程是在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后,通過有目的的實驗,親身體驗各種不同的視覺效果以及實現效果的技術。在這期間,需要將傳統圖形設計的知識與數字制作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應用性課程,則可以以項目為載體,根據項目的要求尋找恰當的視覺形式予以表達,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探索多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的教學模式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發揮各個學校硬件設施的優勢以及師資的特長,無論是工作室的模式還是導師制的模式,或者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都能夠很好地開展教學,只是具體的表現形式不同。關鍵在于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傳授培養扎實的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對于動態圖形設計人才來說至關重要,除了教授學生傳統圖形設計方面的知識外,還應當將動態的內容滲透進去,而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例如,在學生掌握了靜態圖形的平衡、節奏、韻律等知識后,可以適時地延伸到動態的表現效果,形成自然的過渡。在教學形式上,可以采用知識講解、作業練習、上機實驗等多種手段交叉進行。
(2)技能實踐訓練靈巧的雙手動態圖形設計技能包括數字技術應用技巧和圖形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應用技巧方面需要大量的訓練才可以掌握,而圖形語言表達能力則需要反復地理解和體驗才能融會貫通,需要長期積累。在培養過程中,需要安排大量的實踐性或實驗性教學環節,在教學形式上可以采用課堂實驗、技能競賽、校內外實訓等方式進行。
(3)開放辦學開闊眼界。一名優秀的動態圖形設計師需要開闊的眼界以及探索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就是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這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所處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其學習途徑,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開放的辦學環境是拓寬學生視野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形式上,可以安排頂崗實習、參與實踐項目、組織觀摩和講座論壇等形式。
動態圖形設計包含眾多的知識和制作技術,需要完全理清動態圖形設計師的知識結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這一領域目前仍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推陳出新。然而,跳出這些因素回到根本來探究,無論其采用怎樣的媒介來表現,最終仍然需要遵循傳統平面設計的視覺語言表達方式。
動態圖形設計專業在歐美國家的高校中已經非常普及,人才培養模式也已基本形成。而我國的高等院校如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及時調整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構建符合該專業特點的課程體系,以及探索動態圖形設計人才的有效培養途徑已成為當下重要的課題。
作者:童江濤 單位:寧波教育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