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機化發展的特點
1、農機購置向高效型、多用性方向轉變據統計,18個調查村耕整地機械中旋耕機119臺、播種機287臺,其中免耕播種機28臺,收獲機械中小麥聯合收割機49臺,玉米聯合收獲機12臺,排灌機械農用水泵1320臺。從走訪情況來看,機械數量不大,但具有高效,多用性的特點,基本滿足了耕種收的農田作業需要。農民看到了農機化生產的前景,積極購置農業機械,加入到農機服務中。同時,農業機械化又把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解放出來,拓展增收的空間,成為城市的建設者、二三產業的主力軍。
2、農機化水平顯著提高,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得到推廣應用調查點小麥種植面積28655畝,耕、種、收全部實現機械化,玉米種植面積27280畝,機播26610畝,機收20468畝。近年來,通過精量播種、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提高了水、種、肥、藥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質量,增加了農業生產的產出率,使群眾對農業機械有了很強的依賴感,加速了主要糧食生產作物的全程機械化進程。
二、存在的問題
1、農機作業成本逐年增加,農機作業收益普遍下降一是拖拉機增加了燃油稅支出,使用成本增加了10%~15%。二是農機服務組織或農機大戶沒有享受到相應的農用燃油補貼。三是其他經濟作物、林果生產環節得不到燃油補貼政策的實惠,變相增加了成本,減少了農機作業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購買和使用拖拉機及配套機具的積極性。
2、農機結構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小型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數量較多,作業效率低,油耗高,部分拖拉機超期服役,能源消耗增多、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嚴重。大型高效的農機具數量相對較少,配套比偏低。農機動力與農作機具的機構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制約我市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3、土地分散,難以進行規模經營,不利于農機服務產業化的發展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土地化整為零,小地塊上的機械作業增加了機械空運轉,既提高了作業成本,又影響了機械效率的發揮,極大阻礙了農機化的規模作業,使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受到限制。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增加農機化投入繼續擴大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帶領農民加大農機化投入,促進農機化發展。通過實施購機補貼,加快新型實用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促進農業機械更新換代,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
2、加強農機化公共化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積極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機合作社的發展,對其帶頭人、財會人員進行培訓,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二是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支持和資金幫扶,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機大戶,為農業機械化生產起示范帶頭作用。
3、增加作業補貼,加強技術幫扶油價的持續走高導致機械作業成本增加,農戶難以承受,建議國家、省、地方各級財政部門給予農機作業補貼,通過合理的渠道,直接補貼給農機手。
4、強化基層服務體系
大力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和穩定農機管理、推廣服務機構,以基層農機服務組織、農機大戶為主體,逐步建立基層農機服務網絡體系,及時了解農民對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實際需求,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
作者:欒芳 單位:聊城市農業機械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