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料與方法
1.1積極為護理人員營造良好的護理工作環境護理人員心理狀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因此兒科護士長應及時了解科室護士的心理狀態,對存在負面情緒的護理人員,應及時幫助其調整好心態,同時應注重人文關懷,及時消除其身心壓力,從而使其可以在日常護理工作時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進而提高護理質量。
1.2加強環節管理,提高護理質量臨床護理人員應在患兒整個就醫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的護理工作,從患兒入院就醫和接受各項身體檢查,到臨床各項治療、護理等,在整個就醫過程中的各項環節,護理人員都應該進行細致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1)對剛入院的患兒護理人員應及時與其家屬進行溝通,并及時對患兒進行各種針對性的治療與護理工作。此外對于重點患兒及危重患兒,應及時做好對其的全程監控,并制定出高風險護理工作流程。(2)加強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過程中的細節管理,例如在對患兒實施靜脈注射治療時,應嚴格控制藥物名稱、劑量等,其次科室應建立良好的交接班制度及巡視制度。此外,由于兒科患者的用藥劑量較小,因此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密切注意藥物的名稱及劑量,同時向患兒家屬介紹治療藥物的名稱、作用及藥物不良反應等。(3)患兒住院費用要透明,科室要建立透明的醫療費用明細,方便患兒家屬隨時查對患兒在住院期間所產生的所有費用,使患兒可以消費明白,住院放心。
1.3提高醫護人員個人素質并培養風險意識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技術水平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當今社會兒科患者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備受愛護,加之兒科患者病情的特點,使得對兒科護士的理論及操作技術有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應加強新上崗護理人員的培訓,其中包括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各項規章制度、服務流程及服務禮儀等[3]。同時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兒科的各系統疾病的護理措施,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在風險意識方面,護理人員在整個護理工作中必須重視每個護理細節,要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對可能存在護理風險的環節加強管理。此外科室應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學習護理制度,法律法規,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個人法律意識。同時應定期將以往發生護理糾紛事件資料整理成文并發放到每位護理人員手中[4],使每位護理人員可以通過以往的案例了解自身存在的缺陷,從而有效的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1.4臨床觀察指標記錄A、B兩組患兒中在住院期間并發癥、感染、護理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同時對兩組患兒的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以便評價細節管理的實施效果。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細節管理的B組患兒在并發癥發生率、護患糾紛發生率、感染事件發生率三方面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的A組患兒;在護理滿意度方面比較,B組患兒明顯高于A組患兒。
3討論
所謂細節管理,其實一種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它主要是在強調了管理的整體性與系統性的同時,注重強調了崗位人員做好本職工作[5]。自從該種管理模式被運用到醫療衛生系統以來,它將以往的臨床被動護理改變成為了主動護理,這樣便使得臨床護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筆者所在科室自2011年2月實施細節管理以來,科室護理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自身的法律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及競爭意識,因此與A組患兒比較,B組患兒無論是在護理事件的發生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方面還是在護理滿意度方面,均有了極為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還可大幅度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因此該種管理模式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洪菊鳳 單位:道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