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素質教育論文
一、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知識
根據中學生形象思維長于抽象思維的特征,直觀手段易使學生形成概念。因此,我們必須充分運用這一手段。如對于單質、化合物、酸、堿、鹽等,教師可讓學生直接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形成明確的概念。有關物質的結構、性質及其變化的概念,教師應在學生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和歸納,形成正確概念。對于初中生首先要接觸的“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這兩個概念,教師可結合“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加熱分解”“水的沸騰”和“膽礬的研碎”這四個演示的分析后形成。實踐證明,在教學初始階段,許多化學概念如果不通過演示實驗表達,單純依賴書本或抽象思維是難以理解的。實驗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思維,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概念。化學實驗中有聲、光、色、態、味等多種的現象。學生通過觀察,在大腦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經過認真的加工就能比較牢固地掌握知識。例如,學生通過觀察色態、聞氣味、燃燒、水溶性、水溶液的pH值、通過亞硫酸等一系列變化,就能鞏固硫化氫氣體的有關知識。
二、培養和發展多種能力
學生的能力主要體現在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方面,而觀察是基礎。學生學習的好壞,能力的高低,往往和他們對客觀事物反應的敏銳度和對科學知識探索的細密程度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社會實踐和教學中經培養和鍛煉才能形成,而化學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化學實驗中常有溶解和沉淀生成,氣體產生,顏色變化,發光、發熱、發聲、氣味的變化等。教師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這些現象,就是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動腦思維,多問些為什么。教師對實驗的目的、意義要十分清楚,必須緊緊圍繞目的開展教學活動,做到概念清晰,引導有序,表達嚴密,要充分應用心理學上注意的規律,把學生的觀察活動引上正確的軌道,指導學生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觀察的主要方面。如對于“鎂的燃燒”,在初中緒論課中實驗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化學變化的概念,而高中實驗則是認識鎂的性質。實驗目的不同,觀察的重點就有所不同。在解釋現象、分析結果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清晰闡明實驗數據、實驗現象與所解決問題的關系,獲得結論,發現規律。實驗出現失敗或誤差在所難免,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產生失敗或誤差的原因,通過系統分析發現癥結,找出解決辦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的能力。
三、幫助學生掌握常用的化學實驗技能技巧
實驗技能的訓練必須借助于化學實驗,這是任何教學方式和方法不能代替的。學生學習各種儀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實驗技能,要經歷模仿練習、獨立操作到熟練操作這幾個階段。教師在操作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勤于思考,不僅要掌握儀器的名稱、形狀、用途、操作方法、步驟,還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如制氧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橫放的試管底部為什么要略高于管口?為什么要先預熱后才固定加熱?為什么用排水集氣法?實驗結束時為什么先把導氣管拿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手腦并用,思維貫穿于整個實驗過程,從而可以熟練掌握該知識點的技能技巧。
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師在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使學生學會制定周密的計劃,嚴格按計劃操作,規范操作方法步驟,學會在觀察中做好記錄,科學地分析實驗結果和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實驗中,教師應言傳身教起好榜樣示范作用。教師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會感染學生,促使他們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風。化學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培養是全面的,既有實驗知識的傳授,又有操作技能技巧的訓練;既有邏輯思維的啟發,又有良好行為習慣和科學方法的培養。教師充分重視實驗教學的功能,就是在提高學生的素質。對此,我們化學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
本文作者:劉永利 單位:河北省灤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