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美術教育論文
一、美術課程主觀能動性指導原則
學生經過教師精心的指導,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被調動,在課程上學生表現出學習渴望,他們積極的進入美術學習,主動的尋找教師解決問題。學生的導性被摒棄,師生紛紛選擇意識學習,從而建立起平等性學習趨勢,學生學習欲望被激發,美術教學質量由此被提高。
二、主觀能動性的意義
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指的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根據自身學識運行潛能,將美術學習當成是一件趣事,在其中享受獲取知識的快感,豐富對美術知識的渴求。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們特殊情況,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性格等等方面差異大,教師明確了其中的具體情況之后,更夠因材施教是最優的教學方式。從實踐中發現,同樣的課程、同樣的學習計劃、同樣的授課內容,學生接受水平各異,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些差異出現最根本的原因是: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差異大。因此,教學方向開始發生改變,教師授課過程中除了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
三、美術教學中主觀能動性
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這樣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理變化,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對美術學習需求。在學習中,學生都渴求獲得教師的關注和尊重,希望得到教師贊許和鼓勵。教師在時刻不要吝嗇自己的微笑,在學生學習美術出現困難時,鼓勵學生度過難關;看到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時,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看到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及時贊許學生,也許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動作都會感化學生,都讓學生感到溫暖。學生得到教師的鼓勵之后,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更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被提高。教師關愛每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學生將班級作為學習的歸屬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提高。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從中找到學生情感敏感區,適當的利用情感教學方式激勵學生。而實現這教學目的最關鍵的前提是,教師要關愛每個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融化學生,這樣將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實踐空間,為了發揮出學生主體性,課程學習中教師要不斷的激烈學生,引導學生朝制定的教學目的進行學習。學生具備了思考空間之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學習興趣由此提升。最重要的是,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被充分的發揮出來,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問題,學會自行處理問題。教學的目的也實現,達到了真正的教學目的。教師都知道興趣是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美術教學中更需要興趣,因此美術它不同于其他學生,它不參與高考成績,很多的學校為了提高教學進度都會把改課程砍掉,然而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水平,可以豐富學生學識。從中看出,該課程學習更需要興趣,興趣推動學生積極去探索知識,去接受知識熏陶,激烈學生努力學習,對整個教學質量提高有重要影響。
教師要承認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方式進行分層次教學,這樣可以增強學生主體信心。雖然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大,但是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點,教師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不斷的挖掘其優勢,避免學習缺陷出現。教師努力觀察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堅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最大限度的參與課程活動學習,學生主體性被展現而出,他們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因此被提高。美術教學中,在借助教師調動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需要進行自我調節和調動。要自覺的制定學習計劃,根據計劃執行學習步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總結和分析,提高總結能力,使得美術學習成績快速提高。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自我獨立思考,將掌握的知識能夠在實際中被應用,將教師授課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結合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目的和學習計劃。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學生根據自身渴求知識量,主動進行學習。
四、結束語
學習主觀能動性,需要確定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然而該過程并不是一味的摒棄教師作用。教師在其中主要扮演活動組織者,組織起的活動能夠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能夠讓每個學生參與在內。課程學習中展現出主體和客體相關性,這樣教師教學直觀能動性和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才得到發揮,才能辯證統一結合在一起,促進教學質量提高。輕松的授課環境,能夠活躍課堂學習,學生學習主動性由此提高,學習潛能也被激發而出。
本文作者:顧健國 單位:常熟市梅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