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調查報告
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了《關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實力》議案,交由市政府研究辦理。為推動辦理工作,市人大常委會成立了由常務副主任為組長、分管副主任為副組長的議案督辦組。議案督辦組帶領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赴等地進行學習考察,并交流學習體會,進一步明晰辦理工作思路。8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主任會議專題聽取市政府關于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就加快議案辦理進度、提高議案辦理質量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我委根據督辦組的工作部署,在分管領導的帶領下,先后聽取了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工作匯報,前往市文廣新局等部門了解辦理情況,并赴中國睡眠文化產業園、麒麟紅木文化產業園實地察看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辦理情況
市政府把辦理發展文化產業議案擺上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措施,議案辦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強化保障。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市政府在組織、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了保障。一是加強組織保障。市政府明確該議案辦理由分管文化產業工作的副市長負總責,市文廣新局具體實施,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做好配合工作。成立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文廣新局等23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并下設辦公室于文廣新局,具體負責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二是加強資金保障。今年,市財政劃撥500萬元作為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用于扶持、獎勵文化產業項目。積極爭取上級專項扶持資金,市文廣新局幫助文化企業申請到省文化產業引導扶持資金160萬元。三是加強政策保障。制定了《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文化產業統計辦法》等文件,文化產業發展有了基礎性的政策保障措施。同時,把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列入了全市三個文明考核的重要內容,并與現代化建設目標績效考核同步進行。
(二)編制規劃。市政府邀請專家編制了《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定位、主題、總體架構、產業體系建設等。該規劃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常委會會議討論,將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同時,制定出臺了《市文化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了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和扶持引導重點。
(三)力推項目。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對全市文化產業基本情況、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推進情況、新增文化產業項目和招商情況等進行深入調研和盤點,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集聚區、培育文化產業基地的工作重點。一方面,加大項目招引力度。編制《市文化產業投資服務指南》,在南京組織了文化產業推介活動。市文廣新局認真編制文化產業招商項目,共征集文化產業招商項目13個,其中7個納入了《市文化產業招商目錄》,將在市組織的大型專業性招商活動中推介發布。另一方面,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市文化產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通過召開工作推進會、分析會等形式,積極推進在手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截止10月底,全市新增500萬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13個,在建文化產業重大項目30個,超億元的文化企業5家,初步形成5個文化產業園。
二、存在不足
在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努力下,議案辦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發展文化產業的組織保障、政策引導等措施均已從無到有,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我市文化產業還處于初始階段,年的GDP占比為1.87%,對照現代化指標要求,要在2015年底順利達到GDP占比6%的目標,難度較大。辦理工作與議案提出的目標、要求相比,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
(一)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未建立常態化的工作例會制度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下設的辦公室僅有市文廣新局一個部門從事具體工作,其他部門參與度不高。少數基層干部思想認識有偏差,對發展文化產業工作重視不夠。鄉鎮、園區發展文化產業工作的組織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鄉鎮、園區至今沒有建立相應的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工作小組,全市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還未形成,工作合力不夠強。
(二)工作機制尚不健全。一是考評推進不夠有力。文化產業工作雖然納入了年度綜合考核,但未納入季度考評體系,沒有真正實現與經濟工作同步考評、同步推進。二是保障措施不夠完備。與《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相配套的金融扶持、科技融合等方面的具體政策措施尚未制定;發展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平臺、行業管理平臺、統計平臺等暫未建立健全;發展文化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層次、高技能、復合型、外向型、領軍型人才更是嚴重匱乏。
(三)項目支撐尚不明顯。文化產業方面的專業性招商活動還未獨立開展,引進的優質項目少。文化產業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不到位,現有文化產業項目分布較散、規模較小、層次偏低,年的GDP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文化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領域,在創意、動漫、數字信息等新興產業領域還很薄弱,文化產品的品牌不夠響亮,缺乏核心競爭力,還沒有形成科技含量高、創意程度高的企業梯隊。龍頭項目和園區、基地建設推進不快,尚未真正發揮帶動、集聚作用。
三、幾點建議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發展文化產業議案辦理工作,認真執行《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確保我市文化產業于2015年底按時達成現代化指標要求,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營造氛圍。文化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優勢,是引領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朝陽產業,同時,文化產業也是現代化指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市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文化產業的認識,把文化產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勢推進,積極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一要發揮牽頭協調和指導作用。進一步建立健全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例會制度,定期研究文化產業發展工作,及時發現并切實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工作序時推進;抽調相關成員單位的人員充實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力量,調動各成員單位積極性,齊心協力做好發展文化產業的各項工作。二要督促各鄉鎮、園區盡快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配備專門工作人員,形成市和鄉鎮、園區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三要落實文化產業工作年終考核、季度講評等制度,真正把發展文化產業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推進。四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宣傳,在全市上下營造共謀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讓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全社會工程。
(二)多措并舉,優化保障。一要完善政策。在全面落實現有的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等相關配套措施,制定文化產業人才引進、培育、獎勵等政策,構建較為完備的推動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制度,并結合文化產業名錄庫調整開展文化產業統計培訓,促使文化產業統計工作規范化。二要夯實平臺。加強文化產業招商平臺、投融資平臺、行業管理平臺建設,并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項目審批服務,開辟文化產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營造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三要培育人才。加強文化產業隊伍建設,注重培育專業領軍人才;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積極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設立文化產業專業人才獎勵扶持基金,吸引高端文化人才和團隊。
(三)項目帶動,助推發展。發展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是重中之重。市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把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企業、基地、園區作為工作重點,全力打造業態優、集聚高的文化產業體系,逐年提升文化產業GDP占比,確保按時實現現代化指標要求。一要大力招引項目。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宣傳推介,切實加強與大企業、大集團特別是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的對接合作。根據全市招商服務指南和招商目錄,結合金花節、科技節等活動,舉辦專題文化招商活動,吸引項目落戶。二要大力培育企業。市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要充分利用文化產業引導資金,培大扶強文化企業。鼓勵和支持文化企業運用聯合、重組、兼并等形式,進行跨行業、跨媒體經營,培育和組建一些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不斷壯大經營規模,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要綜合運用現代科技、金融等手段,推進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三要大力建設基地。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區域布局規劃,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重點打造濱江文化創意園、張謇文化產業園、家紡創意設計產業園、紅木工藝創意園、濱海文化產業園等五大文化產業園區,培育鳳凰國際文化廣場、蠣岈山國家海洋公園、中國睡眠文化產業園區等一批創意文化產業基地和文化主題公園,提高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