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旅游管理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和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也帶來了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旅游行業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其配套設施酒店業,正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加上眾多國外知名酒店集團的入駐,對于從業人員的外語要求越來起高。2008年和2010年,中國相繼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和世博會,雖然掀起了一鼓全民學英語熱,但是相對于接觸外國來賓機會最多的服務行業,卻有待更大程度的提高。
目前,很多院校旅游英語專業開設時間并不是很長,另外從今年的招生情況來講,一些院校實行注冊入學,學校對于學生的選擇權沒有了,相對應的是入學的學生在各方面的水平呈現一個參差不齊的狀態,普遍存在著聽不懂,說不出,不想說的問題,而我們高職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又均為職業型的人才,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解決。
第一,最重要的問題是要讓學生說出來,不管對還是錯。
目前,我校所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很多學生,他有想說的意愿,卻擔心自己因為英語底子差說不好而不敢說,而不敢說就造成越來越說不好,如此惡性循環。在這方面,我覺得教師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設定情境,讓學生有這個英語學習的環境,多一點實踐的機會,從此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而在課后也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交流,慢慢地當實踐成為一種習慣之后,這種畏懼的心理自然就會消失。
第二,我認為是學生,包括一部份家長,對于服務行業的偏見。有一部份學生,盡管自己所學的專業是旅游英語或者酒店管理,但是由于一些社會固定的看法,使得他們對于這個行業有一定的偏見,進而對課程有了一定的排斥性。這方面,要想改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教師可以從正面引導學生,打破偏見,而學校也可以增設一些課程來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讓學生能夠正確看待旅游管理或者酒店服務行業,正所謂“365行,行行出狀元”,學生應考慮的是如何將在校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用相同的時間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一味地強調“服務”兩個詞,而應突出當今社會旅游服務行業或者酒店業的重要性,增加上課的趣味性,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活動,以此來消除服務行業對于這部份學生的敏感性。
第三,就是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問題。
中國人的母語是漢語,從出生到現在,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思維邏輯,但都是建立在漢語的基礎之上。首先只從語言本身而言,漢語和英語就已經存在著很多的不同;此外,受到中西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即使是說出口的英語,都存在著字字對譯,不符合西方國家語言習慣的錯誤,有時既會犯語言錯誤,也會犯文化錯誤,而文化錯誤相較于語言錯誤來說更嚴重,它可能會讓外國人情感上產生不愉快,從而嚴重影響到交際行為的正常進行,也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場面,給日常交流帶來了一些障礙。
例1:Guide:WelcometoBeijing!Youareold.Iamafraidyoumusthavehadatiringtrip.
Tourists:Wearenottired.WecangouptotheGreatWallnow.
中國人素來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所以在這個對話里很自然的用到了old這個詞,導游可能本意是想表達對游客的尊敬,但是在西方,old是意味著風燭殘年,西方人恰恰是比較忌諱“老”的,這從西方國家的家庭模式上可以看出來,小孩十八歲獨立后,老人以獨居居多,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并不存在中國人“養兒防老”的觀念。
另外,youmusthavehadatiringtrip也不太合適,那樣會讓外國人覺得自己在別人眼里身體十分虛弱,需要人照顧,而他們強調的卻是獨立。
例2:
Tourist:Soyoudidn’tknowthatsuddenchangeofitinerarybeforehand,didyou?
Guide:Yes,Ididn’t.Tourist:Youdidn’tmeanthatyouknewitinadvance,didyou?Guide:Yes,sir.這個是很明顯的語言錯誤。旅游者想問導游是否事先知道突然改變了行程,而的確不知情的導游想回答的是“是的,我不知情!”可是導游表過出來的意思卻讓賓客混淆,讓他更為惱火,從而導致了交流失敗。
因此,學校也可以開設一些跨文化交際的課程,以加強學生對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
總之,我們應不斷完善旅游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來適應社會不斷發展和旅游業的需要,為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