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教育論文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可以讓學生用發散性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多角度分析問題,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同時也能擺脫傳統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禁錮和對學生創造力的束縛。應試教育往往容易造成狹隘的功利主義,把學生的思想封閉在狹隘的教材中,單一的公式和解題模式也很容易使學生陷入單一型、單向性的思維。小學作為考試壓力較小的階段,教師更應該抓住時機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開放性課堂環境,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活動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積極思考、主動嘗試的學習環境。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奇心強,自制能力較差,容易被課堂外的東西所吸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善自己的教學內容,使其更能符合小學生的興趣,更具吸引力,同時改變傳統的、呆板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在課堂中融入多種形式的教學,如做游戲、觀看影片、演小品、作報告等形式,讓課堂更形象生動,給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另外,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和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和性格差異,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多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回答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
(二)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其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體,應該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輔助學生,對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提供幫助和指導,成為學生探索知識的領路人。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對知識的求索中能不斷地進行獨立思考,發散思維,創新能力自然也就能得到培養。另外,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應多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并嘗試不同類型的提問方式,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把學生的思維激發到最活躍的狀態。對學生獨特見解的肯定也是培養其創新能力的必要方法。只有與眾不同的思考和領悟得到贊許,學生才會敢于創新并樂于創新,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三)提供課外活動和課外學習機會,加強教學與實踐的結合
一切的理論都來源于實踐并服務于實踐,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實踐,一旦與實踐脫節,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師難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闡述,學生也無法透徹地理解教材的內涵。但放眼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脫離實踐,僅局限課堂內、課本內的教學方式屢見不鮮,學生的思維被制約在狹小的空間中,難以拓寬自己的思路,擴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便不再也不能進行創新思考,因為沒有廣博的知識積累,他們的思路就會被堵塞。由此看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才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善現有的理論。
綜上所述,創新是進步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人才培養奠基石的重要部分,只有從小抓起,才能逐漸縮小我國學生在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學生的差距,應對國際競爭。這對學生本身來說,也是一筆財富,對其今后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導,起表率作用,對任重道遠的創新教育做出貢獻。
本文作者:李燕青 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經濟開發區沙河城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