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相關
文獻綜述
職業發展是指一個人一生的工作經歷,尤指個人職業、職位的變遷和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教師職業發展是指教師在職業過程中才智、經驗和心態的持續性提高過程(Lange, 1991)。高校英語教師,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個人的發展速度與水平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大都經歷教職適應期、能力構建期、成熟穩定期和停滯衰退期或持續發展期四個階段(Freeman, 1996)。處于職業發展各個階段,特別是后兩個階段的大學英語女教師,應在內驅力的推動下,充分利用各種優勢提升自身的素質,以適應教學與社會發展的需求。自 1999 年以來,有關高校女教師職業發展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專家學者的關注,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仍存在著研究時間短、研究角度單一、研究范圍狹窄、研究成果轉化難等問題。目前,關于大學英語女教師的職業發展開展的專門研究鮮有涉足。
大學英語女教師職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水平、科研水平和參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大學英語教師中女教師比例不斷上升,且多數為青年教師;職稱比例呈非正態分布,具有高級職稱的比例遠遠低于男教師;學歷水平雖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水平的教師較少,學歷水平不均衡;科研水平遠不及男教師,多為科研課題的參加者、教材及教輔資料的參編者,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遜色于男教師;參與行政管理的程度較低,擔任各個層次領導職務的比例均低于男教師;成就動機和成功期望過低,缺乏職業發展規劃,發展意識不強等。
大學英語女教師職業發展途徑
(1)改善大學英語女教師的職業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學科環境和院校環境。促進性別文化從傳統向現發表展,社會輿論應為女教師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避免過分強調其家庭角色,受到職業發展上的歧視,進一步提高性別平等程度,完善相關法律和制度,盡量減少“負外部性影響”,提高女性在教育管理部門的決策權力,避免“玻璃天花板”效應;制定學術“平權法案”,充分考慮女性的特殊性,給予物質、精神方面的大力支持,明確大學英語課程的發展目標,提升提高大學英語的學科地位,為提高大學英語在現代學科群中的競爭實力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建立多元教師評價制度,避免趨同性,對教學型和科研型教師進行公平的差異性評價,促進師資隊伍的可持續性發展,充分考慮女教師職業發展的特點,為女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并對其進行指導和管理,滿足對人才的需求,有效開發人力資源。(2)科學構建大學英語女教師的身份。女教師要時時轉換角色的優先權,實現職業和家庭的長期動態平衡;提高自身發展的內部驅動力,發揮潛能,揚長避短,制定科學的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并為之不懈努力;大學英語女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技能、科研水平和文化素養,緊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實現人力資本增值;充分利用資源,建立學術關系網絡,嘗試建立女性學術聯盟,提高科研實力;調節情緒,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保持身心健康。(3)實踐反思性教學。大學英語教學不但要重視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還要注重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通過日記反思、行動研究等進行教學反思,教師可以調整、優化其教學行為,使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合理有效,從而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啟發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
大學英語女教師的職業發展是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或借助外力進行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的動態過程。教師應積極借助外部組織環境因素,利用現有資源鞏固英語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技能,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把握專業發展前沿,提高科研水平,實現職業化發展。
本文作者:徐瑩 單位:通化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