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
當今畫壇,中國畫的創作呈多元化趨勢。面對迅速發展的社會狀況,人們不斷出現的新的思想觀念和感覺經驗,國畫家們在不斷地進行各種實驗。現代國畫,強調繪畫的本體性,不斷地進行抽象試驗。傳統國畫也在打破人物、山水、花鳥,工筆和寫意之間的界線在不斷地做出努力。在工筆畫方面,畫家們進一步討論了色彩和材料方面可開拓的前景,對傳統色彩和材料進行改進,有些畫家通過自己研制顏料和宣紙等創作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寫意方面,試圖突破傳統的筆墨趣味的限制,引進西方繪畫觀念,但仍保持中國畫的特色。新寫意,實驗水墨在這方面正從不同角度進行著實踐。另外還有一些國畫家,還在試圖利用綜合材料試驗,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如計算機,網絡),來重構國畫新的藝術傳達語言。當今的中國畫壇雖然有“要不要筆墨”的爭論,但是這些細枝末節的討論并沒有什么實在的價值。關于中國畫的發展,重點地討論還是在關于中國畫創作的人文關懷和現實精神的問題上以及適應時代的筆墨等形式語言問題上。
總之,近百年來,中國畫的創作始終沒有脫離中與西、傳統與現代的爭論。這種爭論在不同時期曾經給了我們的中國畫不同的促進作用,但在當代社會也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盡管我們每天都在討論中國畫的創作問題,但是我們的美展還是呈現“出作品但不出畫家”的情況。有悲觀論者認為中國畫現在處在止步不前的境地,將來的前景也不容樂觀。這種說法雖然比較偏激,但是也說明一些問題。在這個文化多元且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國畫到底能走多久,走得怎么樣,我們該如何提高現在的中國畫的創作,是國畫界常談常新的話題。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發展文人畫傳統是一條途徑,而多元引進其他的繪畫種類的優秀因素,或許是提高中國畫創作的另外一些途徑。今天,在這里主要談談在中國創作中引進民間美術的幾種可能。
在中國畫創作中引進民間美術的幾種可能
中國畫與民間美術有著很多共通之處,它們共同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上,在藝術的起源上是相同的,也都是中國人對于事物美的獨特理解。中國傳統的儒、道、釋思想同時作用于兩者。它們只不過在后來的演進過程中分向了不同的方向發展:一個是文人雅的方向,一個是工匠俗的方向。但是,中國畫與民間美術在各自的發展軌道上也不是孤立發展的,它們在題材,主題、技法不斷地在互相借鑒。這種借鑒自古以來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宋朝的風俗畫,明朝的陳洪綬,清朝的揚州八怪,近現代的齊白石,建國初期的新年畫創作等。不過,這種借鑒在當今的中國創作中雖然也有一些,但是從借鑒的深度和廣度來看,尚有發掘空間。我們不妨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引進一些民間美術的有益因素,來提高我們的中國畫創作水平。下面就針對引進的一些具體問題做些探討。
(1)在中國畫繪畫題材上引進民間美術的可能。民間美術大多來自生動的現實生活,是一切美術樣式的淵源和基礎。“藝術之根是生活,而民間美術恰恰是作為藝術的一個基礎層次與生活最為貼近、最為直接地發生聯系,因而也是最為典型地體現藝術與生活關系的層次。”我們在進行中國畫創作時,一直在討論藝術要反映生活,體現藝術家對人生和現實的關注,體現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但是往往是流于紙上談兵。我們不妨走出城市里水泥構筑的書齋,去鄉間走走,去看看那些純樸的民間美術。這些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勞動人民,呈現給我們的是對真實生活反映的作品。我們可以把這些有著原始氣息的作品用速寫、素描、寫生、照片、錄像等方式積累起來,作為我們中國畫創作的素材,這些素材數量是巨大的,可以說是取之不竭。我們在進行創作時,可以從這些素材中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進行加工、取舍、提煉。民間美術關注的方面是很廣的,衣、食、住、行,生活中的所有方面它幾乎都有所涉及。而我們的國畫創作,因為傳統的規定,所以題材往往就是山水,人物,花鳥三類。隨著文人畫的地位提高,繪畫題材所關注的方面就更狹窄,山水畫、花鳥得到發展,而人物畫則日趨衰落。盡管建國后,重大歷史題材曾經風靡一時,但是從總體上看,對平常人生活的關注,對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的考慮是很少的。在這個快速發展得社會中,民間美術因為它的通俗性,容易被大眾接受,而國畫日益變得陽春白雪。所以在國畫中多引進美術的題材是很必要的,這關系到國畫的發展前途問題。下一步的國畫創作,考慮大眾的審美需要,在題材上考慮貼近大眾生活,但又不失國畫的特色是我們所應關注的一個問題。
(2)在中國畫繪畫主題上引進民間美術的可能。民間美術充滿勞動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生活理想。在這些作品中,總是顯示出一種樂觀向上的情緒。“盡管勞動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有些人也許是貧困的,但是他們永遠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積極創造出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藝術形態。”而在建國以后的中國畫創作中,有時我們過多關注重大政治主題的創作,有時又過多關注形式,呈現淡化主題或者無主題的傾向,對現實生活中平淡的生活情趣和清新的自然之美等性質的主題開拓并不多。中國畫本來就是一個講求意境的畫種,對生活情趣和自然之美這樣的主題挖掘更適合中國畫的表達。我們在中國畫的創作主題上,可以引進民間美術中那些積極向上的情緒,引進那些帶著鄉土氣息的勞動人民的情趣,引進勞動人民對鄉間的大自然之美的真實感情,引進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理想(如企盼豐收、多子多福、國泰民安等)。主題上在這方面的開拓,也為中國畫藝術走向大眾提供便捷的途徑。大眾看到反映他們自己生活和愿望的作品,也就樂于接受了,藝術家和大眾的關系也會密切起來。
(3)在中國畫繪畫結構上引進民間美術的可能。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構圖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早在謝赫的六法中,就已經指出“經營位置”在繪畫中的作用。長期以來,中國畫的構圖已經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畫家們也都按照這些模式進行創作。這在今天這個求新求異的社會中,作品往往會給人以千人一面的拘謹感覺,造成視覺疲勞,進而使受眾失去觀看的興趣。而民間美術作品的構圖,卻因為他們不拘一格,豐富而大膽,充滿想象力,自由不羈而對受眾產生巨大的視覺沖擊力。我們可以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大膽在構圖上借鑒民間美術的構圖形式,如不同的異質空間并列,系列事件綜合,不同類別的事物充滿同一畫面等。在畫面的“取舍、虛實、主次、疏密、掩映、斜正、開合、呼應”等構圖的共同原則上,吸取民間美術在這方面的優點,充實到自己的國畫創作時構圖的構思中,并自覺地進行應用,以給我們傳統的國畫帶來一些新的面貌。